九寺之中,太僕寺的官員被人戲稱為‘牲口’。

原因無二,因為他們管的就是馬畜之事。

武將和太僕寺這邊走的比較近,畢竟朝廷的戰馬都是太僕寺負責,想要為自己軍隊劃拉好戰馬,那就必須和太僕寺的人打好關係。

司農寺那邊常常和太僕寺打架,因為司農寺要搞農業種植,牛啊羊啊什麼的畜生都得從太僕寺這邊索取。

那太僕寺能幹嗎?

當然不肯,他們辛辛苦苦培養牛羊,結果司農寺那邊一登門,一張口就是‘來三千耗牛’。

太僕寺的人常常想殺了司農寺官員,然後剁成肉醬餵給畜生。

人和牛相處久了,那是會產生感情的,司農寺那邊要業績,常常折磨牛羊,他們和工部的將作監聯手實驗各種新型農具,不要命的折磨牛羊。

當然,太僕寺也就想想,他們連畜生都捨不得殺,更何況是手持王令的司農寺呢。

昭王管事之後,工部和司農寺地位大幅度提高,資金嘩啦啦往這兩個地方撥。

沒辦法,昭王重視農業,下令司農寺和工部可勁兒實驗農具,只要能搞出來省力又提高糧食出產的農具,大大滴有賞。

太僕寺表示,這和我們有一個銅板的關係嗎?

借給他們牛羊要不回來,得了賞賜也跟他們沒有關係,他們為什麼要盡心盡力。

要不是昭王下令,太僕寺的官員一定天天讓司農寺的泥腿子嚐嚐閉門羹。

不過話雖然這樣講,但是太僕寺還是極得昭王重視的。因為戰馬的關係,這邊一般是全方位封鎖,就跟正在製造銀元模子的太府寺一樣。

進入太僕寺官衙,一陣微風吹過,屎尿味撲面而來。

姜承梟蹙眉不語,他十分重視戰馬和耗牛,因此只要在太原,肯定會花時間過來看看這邊的工作進展。

太僕寺眾官員面露尷尬之色,老闆好不容易視察工作,這接待工作做的有點差。

但是也不能怪他們,這兒就是養殖牲口的地方。

正是因為這個獨特的工作環境,九寺的其他官衙都不願意和太僕寺做鄰居,逼得他們在城南造了露天官衙辦公。

畢竟,誰也不想辦公的時候,整日口鼻呼吸的都是牛羊的屎尿味道。

當然,周圍的百姓其實也嫌棄。

太僕寺正卿名叫薛律,雖然姓薛,但是他和河東薛氏沒有任何關係。

薛律祖上是草原須薛部的蠻子,武帝朝時,當時還是代王的趙王奉命率部征討遼東溪族,順手幹掉了在旁邊為溪族搖旗吶喊的須薛部。

當時趙王手底下兵頭沒有拿須薛部蠻子一針一線,只是搶光了他們剩下的所有東西,然後殺了三萬多人。

剩下的須薛部族人請求內附,然後被武帝安置在遼東那邊當看門狗。到了薛律這一代,打了漢化補丁,改名姓薛。

後來姜承梟去了遼東,他比趙王還兇殘。

什麼,你要內附?

不好意思,沒收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