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宅。

“大姐今日怎麼沒同夫郎一起用飯?”

尉遲熾繁抱著兒子姜恪,笑問走過來的長孫清漪。

依照以往的慣例,每月姜承梟大部分時間都是陪著長孫清漪的,尤其是姜承梟忙於政務的時候,能給他送飯的也只能是長孫清漪。

長孫清漪走了過來,摸了摸姜恪圓溜溜的小腦袋,嘆了一聲。

“夫君今日在會見舊友,紛附僕人不準去打擾。”

“大姐為何要嘆氣啊?”

長孫清漪坐在榻上,看著身旁的尉遲熾繁,言道:“前幾日夫君與我提起樂平的婚嫁一事,讓我有空多勸勸,可是夫君哪知道,咱們好話歹話都說盡了,哎。”

聽聞是樂平的婚嫁,尉遲熾繁臉上也是露出一絲無奈。

若說無難和常樂是小祖宗,那樂平就是活祖宗。

因為是嫡長女的關係,她們夫君對這位妹妹幾乎是百依百順,按照規矩,樂平早該嫁人了。

“大姐,依我看,咱們不妨先為其他的妹妹考慮,說不定樂平見妹妹們嫁個好人家,她自己就會轉心呢?”尉遲熾繁建議道。

聞言,長孫清漪眸子微微一亮,旋即又有些遲疑道:“嫡長女未婚嫁,先嫁庶女這是不是不合規矩?”

“可是大姐,現在這個情況,樂平如何願意嫁?”

這倒也是,現在樂平壓根沒想過婚嫁的事情,還記得上次王太后鄭氏命人蒐集了一些出身世家的青年才俊細則交給樂平,結果被她給撕掉了。

“這倒是也算個法子。”長孫清漪微微點頭。

她忽然想起來不久前夫君寫信給她,說起的另一樁事情,或許這兩件事情能當作一件事情處理。

正好,夫君對那位臣子也甚為看重。

宏業九年在戰火與硝煙之中走到了最後,北晉在元日這一天正式宣佈,今年乃是昭王元年。

隨著北晉一起公佈年號的,還有諸多的反賊勢力,不過他們並不能引起天下士人和百姓的注意。

晉陽宮。

太后端坐中央主位,兩旁全都是盛裝出席的太原重臣。

裴矩手持先帝遺詔,立在臺階之上,他緩緩開啟遺詔誦讀。

“蒼天晦暗,晉室喪主,普天悲痛,萬民血泣。然國不可一日無君,朕膝下雖有三子,然太子昭英年早逝,廢齊王不堪大用,三子昫年少不通大事。宗室子承梟,其人聰慧敏達,乃國之柱石,亦為皇室正統,朕思慮再三,為晉室念,為百姓念,著由梁王恪承大統,諸臣百官共輔君王,願晉室振興,千秋萬代,欽此!”

百官當即三叩首。

旋即,鄭善願站出來,拱手道:“昭王心繫天下,不願即位,請太后下懿旨。”

太后微微頷首,目光看向裴矩。

旋即,裴矩又拿出一份懿旨宣讀。

這一份旨意的內容就是冊封姜承梟為昭王的懿旨,大體內容與前些日子的不差多少,今天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走個過場。

待太后懿旨宣讀完畢之後,裴矩高聲道:“請昭王!”

聲音落下,宮門前,姜承梟一身玄黑王服出現,他邁進大殿,手撫佩劍,一步一步的走向太后。

至高臺,姜承梟拱手一拜。

“參拜太后。”

“王上免禮。”太后輕輕抬了抬手,眸子中掠過一絲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