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承梟封昭王,代行天子事的訊息傳遍天下,所有勢力都選擇了沉默。

話說這也沒什麼可說的,現在晉室就是個空殼子,太原的太后雖然名正言順,但是對造反的人來說又有什麼用呢?

在姜承梟封王之後,關中發生劇烈的動盪。

先是宇文述的義子宇文禪師投效魏弘,緊接著魏弘在京兆郡宣佈登基,建立大魏,改元寶鼎。

魏國建立之後,勢力迅速鋪開,浮在水面上,以京兆郡為根基,北有馮翊、上郡、北地郡。南有上洛郡,共五郡的地盤。

宇文述聽聞宇文禪師率領著三萬將士投靠魏弘的訊息,當場吐了一口老血,怒罵宇文禪師‘天生的賤種’‘不當人子’。

在魏弘建立魏國的同時,於秉鴻率軍西進,先後佔據弘化、平涼、安定三郡。

之後於秉鴻登基建國,國號為‘雍’。

在於秉鴻的北方,靈武郡周牛兒建立了周國。

同時,會寧郡郡守宣佈投效李源,李源再拿一郡。

但此刻這對於李源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因為一個關中,居然有四股勢力並存。

不,或者說六股勢力才對!

武威郡人蘇定海率軍起義,宣佈建立大秦。

另一邊河源郡郡守造反,在吐番的支援下建立蜀國。

整個關中一片混亂!

不僅是關中混亂,山東的李法主死裡逃生的迴歸青州之後,宣佈建立大魯,登基稱帝。

渤海高烈起義,建立齊國。

盧明月佔領襄國郡稱帝,河間郡王序跋和劉建漢紛紛效仿。

而在東南方向,鄭應玄等小股的造反勢力也都先後跟風稱帝。

總而言之,有戰國時代,諸國林立的味道了。

不過士子心中,天下正統莫過於太原的晉國,關中的魏弘和李源。

至於蕭梁,南陳等國都是亂臣賊子。

而洛陽的宇文述,勉強算是半個正統。

幾人稱王幾人稱霸?

宏業九年末,天下大變。

太原,冬月下起了下雨,路上的行人紛紛在採購過年的物資,來往的叫賣聲絡繹不絕。

李春在姜承梟的授意下對太原進行了改造,原本東西兩個商市改成了東南西北四個商市,而且特定的一些節日可以夜間繼續營業,不過相對的也加強了護衛。

大體而言,商業稅收並沒有改變,依舊是重稅,而且生鐵,青鹽等戰略物資全部收歸官府經營。

不過架不住昭王治下的太平,南來北往的商人還是喜歡群聚太原發展。

加上昭王宮動土修建,是故不少的商人嗅到了商業氣息,加入了進來。

昭王府,後院,觀花廳。

一張案几,一塊軟墊。

案几上放著一隻香爐,嫋嫋青煙沁人心脾,姜承梟跪坐在軟墊上,一邊看著太原的政務,一邊和南霽雲聊著天下各地的情報。

“這麼說來,李源沒稱帝?”

放下手中的信件,姜承梟顯得有些訝異。

短短旬月功夫,這天下也不知出現了多少的草頭王和跟風稱帝的反賊,沒想到李源居然能忍得住。

這倒奇了。

別看現在天下貌似群雄並起,但是真正有威脅的不過是關中和南方的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