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河北招討使(第1/3頁)
章節報錯
裴矩對於此次皇帝宣他們入宮心中瞭然,畢竟太原於秉鴻的事情就是他和王鴻策劃的。
但是另一件事就出乎他的預料了。
隴西李源的事情他可是一直瞞著的,這件事皇帝是怎麼得到訊息的?
一般來說,這種地方的事情都要先上呈政事堂,由政事堂的七位大臣決議,然後再交由皇帝決斷。
七位大臣分別是六位尚書加上一位尚書令。
自從趙王被皇帝冷落之後,尚書令一職一直都是空缺的,這樣政事堂就剩下了六部尚書。
正是因為如此,不少暗中密報李源的奏摺,不是被裴矩暗中截下,就是被關中貴族控制的尚書給截下。
可是,皇帝這次卻得到了訊息。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
還是說,皇帝的暗探發現了李源的事情?
“陛下,臣以為,應當立即將李源極其家眷召回洛陽。如果他不遵從,陛下可以下旨緝拿,如果他同意,陛下可以在洛陽細數他的罪行,然後再......”虞世基建議道。
這也是個常用的法子了,將暗中圖謀不軌的大臣‘明升暗動’。
皇帝頷首,這個計策不錯。
不管成不成功,李源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立即造反,一條就是回到洛陽等死。
後一條自不用說,如果李源選擇造反,這正中下懷。
皇帝道:“虞愛卿,召回的聖旨就交由你草擬吧。下面說說於秉鴻,該拿他怎麼辦?”
王鴻和裴矩暗中交換眼神,旋即裴矩拱手道:“陛下,李源現在引而不發,應當是勢力尚未成型,我們還有轉圜的空間,但是於秉鴻暗中圖謀多年,只怕是反心已定。我們不能用這一招了。”
“裴愛卿的意思是,朕出兵拿下於秉鴻嗎?”
王鴻道:“陛下,於秉鴻與太行馬匪勾結多年,但是太原郡守都沒有發現端倪,此時於秉鴻露出了破綻,想必是勢力膨脹,再也隱瞞不住,若是下旨捉拿,他是必定會反的。”
於秉鴻確實在太原待了很久的時間,如果真的下詔召回,只怕是會起到反作用。
這一點,皇帝還是清楚的。
雖然他一直在等待關中貴族造反,可是這次卻出現了兩個勢力,這讓皇帝感到有點難辦。
如果全力對付其中一支,那麼另一支必定會夾擊朝廷軍。
失算了!
便在此時,內侍通傳梁王入殿。
姜承梟走進養心殿的時候有些詫異裴矩三人都在場,不過他很快整理好心情,參拜了皇帝。
“青雀來的正好,有件事情需要你來說說。”
皇帝將於秉鴻和李源的事情說了一遍。
聽完後,姜承梟暗暗心驚。
太原的事情他是有所察覺的,但是隴西李源卻不是很清楚。
這個時候他忽然想起來關於竇家的訊息,原來關中貴族準備的另一人是李源。
“陛下,臣以為,關中乃是重中之重,應當先關中,再太原!”姜承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