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封賞(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原本姜承梟給他的印象就是白白淨淨的文士,但是這次出征以後,這傢伙看起來變得堅毅了許多,上多了幾絲凌厲的意味,不過轉念一想這子敢用五千人對抗二十萬突厥大軍,倒也心下了然。他曾猜測過這子之所以敢如此冒險是錯誤的估計了突厥饒數量,不過,此次戰役他終歸是極為有功的。
皇帝的目光在驃騎將軍上停留了許久,不知其份的都有些羨慕姜承梟,很明顯這是皇帝的看重。能在皇帝眼中留下印象,不飛黃騰達,最起碼也是前途光明。
相比較皇帝,趙王的目光就要柔和了許多。此次出征他沒指望姜承梟能立下多大的功勞,只是希望他熟悉戰場,熟悉將來的工作,不想他的所作所為倒是提前了一大步。
皇帝緩緩步上高臺,面臨三軍以及長安百姓,振聲道:“朕託億兆黎民之願,遣三軍以滅蠻夷,終定四海,此番,得上垂憐,祖宗護佑,當獻俘太廟,以告祖宗社稷,歷代先皇!”
“陛下萬年!大晉萬年!”
文武大臣,三軍將士,數萬長安百姓紛紛行禮。
皇帝御駕行在最前,三軍將士緊隨其後,一眾文武大臣步行陪伴皇帝左右。先經宣德門,過大祀壇,最後入太廟群。
姜承梟在行冠禮時來過一次太廟,不過他並非是皇族嫡系,雖得皇帝恩寵可以在太廟祖宗面前加冠,但是中他從來沒進去過。
“我還是第一次來這兒。”李藥師偷偷的看了一眼前面正在隨著皇帝進入中獻俘的眾大臣悄悄地對姜承梟。
姜承梟木然的點點頭,他們的軍階不高,因此沒有資格進入中只能在外候著。不過他也沒打算進去,雖然此次獻的不是活生生的人,只是兩顆頭顱,但是該有的麻煩禮儀一項不會少。
話又回來,他看著太廟群不由得心底冒出兩個字:浪費。
晉室至今不過兩位皇帝而已,在太廟中享受祭祀的不過先帝罷了,用得著建這麼多的宮麼,雖然他知道先帝追封了祖上三代為皇帝,但是那都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這可真是活人擠破腦袋當皇帝,死人撿便宜。
太廟中,皇帝親手將伊剎邪與處羅的頭顱從盒子中取出,恭恭敬敬的放在桌案上,看著先帝的神位,皇帝心中默默呢喃。
重臣則跪在地上,俯首默禱。
濃郁的檀香飄在內,不少大臣有些難以忍受,不過一想起這嚴肅的場合,不能忍也得忍。
趙王面色如常,只是莫名的嘆息一聲。他想起了從前跟在先帝邊時征戰下的場景,現如今突厥之患雖然沒有徹底剪除,但是隻要晉室勵精圖治,邊疆之患無憂矣。
現在外患已除,接下來只怕是......
想起這個,趙王不由得心中疲累,這個對手可比突厥難對付多了。
兩個時辰後,太廟獻俘完畢,皇帝於光明召開大朝儀。這次的大朝,重大臣基本上明白是論功行賞。
首功自然是楊太素,先於長孫晟擊敗西突厥,隨後又與長孫晟共同合圍東突厥拿下處羅人頭。又因為楊太素本是二相之一,越國公,基本上算是位極人臣,處於封無可封的狀態。
齊王出列,言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此次楊相先殲滅西突厥,再奪大利城,最後又與長孫將軍合圍東突厥,有大功,當封楚國公。”
聞言,太子臉色細微的發生一絲絲變化,隨後又被他很好的隱下去。他有些疑惑的看向高巽,只見高巽也看向了他,輕輕的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要輕舉妄動。
楊太素深埋的臉頰輕輕抽搐,他可不記得自己曾經得罪了齊王啊,這人真是好毒的心思。
“陛下。”楊太素迅速整理心,出列拱手道:“臣有話。”
皇帝笑著道:“楊相請。”
楊太素道:“此番能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殲滅西突厥,首功不在臣而在於堅守婁煩關的兩位將軍上。若不是他們二人拼死固守,只怕是西突厥早已進入太原郡內,現在恐怕兩軍還在焦灼,是故臣以為此番首功不當是臣。”
齊王一聽頓時皺眉,這楊太素好不識抬舉,本王可是在助他更上一層樓,怎麼還拒絕。
“固守婁煩關的是那兩位將軍啊?”皇帝輕飄飄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