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西門慶偷娶潘金蓮
章節報錯
西門慶偷娶潘金蓮,為我們揭開了西門慶家庭內幕的神秘面紗!
金瓶梅里,西門慶偷娶潘金蓮這段故事,作者寫的很精彩,很有趣味,細品讓我們感受頗多。
事情的起因是,武松出門辦差要回來,路上記掛武大,神思恍惚,就先派一個跟隨計程車兵回來給知縣報信,並給武大寫了一封家書。跟隨計程車兵見過知縣,到武大家送信,[王婆正在門首。那土兵見武大家門關著,才要叫門,婆子便問:“你是尋誰的?”土兵道:“我是武都頭差來下書與他哥哥。”婆子道:“武大郎不在家,都上墳去了。你有書信,交與我,等他回來,我遞與他,也是一般。”那土兵向前唱了一個喏,便向身邊取出家書來交與王婆,忙忙騎上頭口去了。]
這裡,作者有意編排了兩個巧合,推動了情節的發展。第一個巧合是武松出門久了,心裡記掛性格軟弱的哥哥,又擔心****嫂嫂惹是生非給哥哥帶來災難,便先差一個跟隨士兵回家送信。這個行為,看著合情合理,卻成為西門慶偷娶潘金蓮的引子。這送信計程車兵來到武大門前,恰遇潘金蓮跟西門慶在屋裡偷情到大半夜,到士兵來時,還關門閉戶睡著沒起;王婆又偏偏站在門首,恰好能看到士兵。王婆見士兵來敲武大家的門,自然就要阻止,知道士兵送書信,自然就會想辦法要到手裡。這樣,西門慶跟潘金蓮才會與王婆合議對付武松的辦法。如果沒有這兩個巧合,後面的情節也就不會發生。可見,精彩的故事,是絕少不了巧合的。
這王婆拿著那封書信,從後門走過潘金蓮的家來。叫道:[“大官人、娘子起來,和你們說話。如今武二差土兵寄書來與他哥哥,說他不久就到。我接下,打發他去了。你們不可遲滯,須要早作長便。”那西門慶不聽萬事皆休,聽了此言,正是:分門八塊頂梁骨,傾下半桶冰雪來。慌忙與婦人都起來,穿上衣服,請王婆到房內坐下。取出書來與西門慶看。書中寫著,不過中秋回家。二人都慌了手腳,說道:“如此怎了?乾孃遮藏我每則個,恩有重報,不敢有忘。我如今二人情深似海,不能相舍。武二那廝回來,便要分散,如何是好?”婆子道:“大官人,有什麼難處之事!我前日已說過,幼嫁由親,後嫁由身。古來叔嫂不通門戶,如今武大已百日來到,大娘子請上幾個和尚,把這靈牌子燒了。趁武二未到家,大官人一頂轎子娶了家去。等武二那廝回來,我自有話說。他敢怎的?自此你二人自在一生,豈不是妙!”西門慶便道:“乾孃說的是。”當日西門慶和婦人用畢早飯,約定八月初六日,是武大百日,請僧燒靈。……到了八月初六日。西門慶拿了數兩碎銀錢,來婦人家,教王婆報恩寺請了六個僧,在家做水陸,超度武大,晚夕除靈。道人頭五更就挑了經擔來,鋪陳道場,懸掛佛像。王婆伴廚子在灶上安排齋供。西門慶那日就在婦人家歇了。]
面對武功高強的武松,西門慶跟潘金蓮都顯得束手無策。這時,經驗豐富,足智多謀的王婆又給他們出了主意。在西門慶跟潘金蓮的事情上,王婆為什麼如此賣力?就是因為貪財。金瓶梅這本書,作者寫書的宗旨就是:揭示酒色財氣對人的傷害。所以,書中的大多數人物,都是按貪酒、貪色、貪財、貪氣,這四類編排的。這是閱讀金瓶梅這本書的關鍵。像王婆,就是因貪財,最終喪命的;像西門慶跟潘金蓮,都是因為貪色,最終喪命的;像鄆哥,就是因為跟王婆鬥氣捱打的;像來旺,就是因為貪酒罵了西門慶跟潘金蓮,被西門慶陷害差點送命的。因此,王婆賣力,為的就是西門慶賞她的銀子。為了銀子,王婆幫西門慶跟潘金蓮謀劃,毒殺了武大。如今,同樣為了銀子,又幫這兩人謀劃,來對付武松。王婆的職業,表面看是開了個茶坊賣茶,其實賣茶跟茶食掙不了幾個錢,王婆乾的工作很雜,除了賣茶,還有說媒,賣針線、化妝品,販賣丫鬟、下人,幫大戶人家的妻妾女子採買東西,甚至算卦等等。這種人,經見的齷齪事多,膽子也大,心也狠,沒有一個是善茬。她們做事,只要於自己有利,便不管別人的死活,是一種極端的利己主義者。這種見利忘義的小人,從古至今,從來就有。他們有的是生活所迫,有的是惜命自保,有的則是好攀比,有的卻是好大喜功!不論哪種情況,都不是堂堂正正的好人。
傍晚,[西門慶與潘金蓮燒了武大靈,到次日,又安排一席酒,請王婆作辭,就把迎兒交付與王婆看養。因商量道:“武二回來,卻怎生不與他知道六姐是我娶了才好?”王婆笑道:“有老身在此,任武二那廝怎地兜達,我自有話回他。大官人只管放心!”西門慶聽了,滿心歡喜,又將三兩銀子謝他。當晚就將婦人箱籠,都打發了家去,剩下些破桌、壞凳、舊衣裳,都與了王婆。到次日初八,一頂轎子,四個燈籠,婦人換了一身豔色衣服,王婆送親,玳安跟轎,把婦人抬到家中來。]
西門慶把潘金蓮娶到家後,讓她做了第五房妾,安置在了花園內樓下的三間房裡。買了新傢俱,又安排伏侍吳月娘的一個叫春梅的丫頭去伏侍潘金蓮,另外又用六兩銀子買了個叫秋菊的上灶丫頭一起伏侍。
到第二日,潘金蓮梳妝打扮一番,穿了一套豔色的衣服,讓春梅捧著茶,來後邊大娘子吳月娘的房裡,拜見一家大小。接著,書中對西門慶的幾個妻妾進行了一番外貌描寫,寫的非常好。
先是透過吳月娘的眼睛看潘金蓮:[這婦人年紀不上二十五六,生的這樣標緻。但見: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帶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峰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吳月娘從頭看到腳,風流往下跑;從腳看到頭,風流往上流。論風流,如水泥晶盤內走明珠;語態度,似紅杏枝頭籠曉日。看了一回,口中不言,心內想道:“小廝每來家,只說武大怎樣一個老婆,不曾看見,不想果然生的標緻,怪不的俺那強人愛他。”接著,又透過潘金蓮的眼睛,看其他人。[吳月娘約三九年紀,生的面如銀盆,眼如杏子,舉止溫柔,持重寡言。第二個李嬌兒,乃院中唱的,生的肌膚豐肥,身體沉重,雖數名妓者之稱,而風月多不及金蓮也。第三個就是新娶的孟玉樓,約三十年紀,生得貌若梨花,腰如楊柳,長挑身材,瓜子臉兒,稀稀多幾點微麻,自是天然俏麗,惟裙下雙灣與金蓮無大小之分。第四個孫雪娥,乃房裡出身,五短身材,輕盈體態,能造五鮮湯水,善舞翠盤之妙。]
可見,西門慶這幾個妻妾,個個都是百裡挑一的美人。西門慶能娶到如此多的美人做老婆,主要原因,自然是他有錢,又好色的緣故;當然,也跟他長的帥,貌似潘安;以及身體強健有關。西門慶的幾個妻妾,除容貌皆美外,各有所長。像正妻吳月娘,是五品武官吳千戶的女兒,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其本人,又是以女兒身嫁西門慶,人品,家室,都了得。二房李嬌兒,是名妓,歌舞,音律,風月,樣樣精通;西門慶娶了她,如娶了當今某位著名女星一樣風光。三房孟玉樓,原是商人之妻,改嫁西門慶,其最有頭腦,通商道,精於算計,理財高手。四房孫雪娥,做的好飯,屬專業技術人才。潘金蓮是文藝女青年,會彈唱,會詩詞,尤其好風月。所以,西門慶娶了這些媳婦兒,就宛如他的公司招進了一群難得的皆能為他所用的人才。
過三天之後,潘金蓮每天清晨起來,[就來房裡與月娘做針指,做鞋腳,凡事不拿強拿,不動強動。指著丫頭趕著月娘,一口一聲只叫大娘,快把小意兒貼戀幾次,把月娘喜歡得沒入腳處,稱呼他做六姐。衣服首飾揀心愛的與他,吃飯吃茶都和他在一處。因此,李嬌兒眾人見月娘錯敬他,都氣不忿,背後常說:“俺們是舊人,到不理論。他來了多少時,便這等慣了他。大姐姐好沒分曉!”西門慶自娶潘金蓮來家,住著深宅大院,衣服頭面又相趁,二人女貌郎才,正在妙年之際,凡事如膠似漆,百依百隨……]
潘金蓮剛進西門府,就表現出了善於見風使舵的性格特徵,把吳月娘哄的團團轉。這便是溜鬚拍馬的好處。只這剛進門的所作所為,我們就能看出,潘金蓮將來在西門府裡必定會混的如魚得水。這樣一來,就引起了李嬌兒眾人的不忿,埋下了矛盾的伏筆。預示了之後西門府裡妻妾爭寵必然。
綜合以上可見,西門慶偷娶潘金蓮這個故事,對王婆、潘金蓮、西門慶,這三個人的性格,有了更深入的展現。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西門府的奢華。全書正是從潘金蓮進西門府開始,作者把敘述的重點由社會轉向了西門府的內部。之後的大部分內容,便圍繞著妻妾爭寵展開。期間,刀光劍影,明爭暗鬥,精彩紛呈。所以,西門慶偷娶潘金蓮,是全書情節發展的一個大轉折。
(本篇完,請接著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