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林黛玉進賈府,是紅樓夢裡非常有名的一段故事。後來還被編入中學的語文課本。今天,我們主要來分析一下作者的寫人技巧。看有什麼高超之處,值得我們學習。

這段故事,一開始,是寫林黛玉下船後的見聞,正是這些見聞,對林黛玉的心態產生了影響,引出了林黛玉進賈府的處事箴言:“……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

林黛玉為什麼“恐被人恥笑了去”?

前文交代有二。

一是“嘗聽得母親說,他外祖母家與別人家不同。”有什麼不同,作者沒說,留給讀者自己去想。這是故意不把話說盡!無形中就增加了小說的吸引力和厚重度。

二是“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的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這一點,給出了上一點的部分答案,即“吃穿用度”的“不凡”。

林黛玉感覺外祖母家的吃穿用度不凡,也就反襯出林黛玉自己家吃穿用度的平凡。這一方面,向我們透露出,林黛玉家裡的生活相對是簡樸的。否則,三等僕婦的吃穿用度,不會引起的林黛玉的格外注意。

林如海是鹽官,是個肥缺,而家裡的生活用度平凡,就說明林如海這個人,是個清官。或者說,至少不貪。

三等僕婦的用度,就能讓林黛玉產生這樣的心態。還可以反襯出林黛玉即將寄人籬下時心裡的那份淒涼。同時,也揭示了林黛玉在經濟上的自卑。再有,就是間接的告訴我們,林黛玉是個多麼細心和敏感的人。

這段心理描寫,之後就成了林黛玉在賈府裡的行為準則。這是作者一開始就送給我們的,解開林黛玉在賈府一切言行舉止的鑰匙。

進賈府前,林黛玉還留意到“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非別處可比”。路過寧國府大門,一眼就斷定“這是外祖的長房了。”可見,她不僅用心,而且還很細心。

進院後,只見“臺階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都笑迎上來道:‘剛才老太太還唸誦呢!可巧就來了。’於是三四人爭著打簾子”。

這裡,作者透過丫頭的話,為老太太的出場做鋪墊,藉以強化賈母想見林黛玉的急迫心情,順便也承接前文說到,賈母執意要把林黛玉接到身邊的思念之情。這樣,也為林黛玉進賈府後,能得到賈母幾近於賈寶玉一樣的待遇,做好了鋪墊。

由此可見,作者不論寫人寫事兒,都是環環緊扣。

再看,“黛玉方進房,只見兩個人扶著一位鬢髮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

這裡,透過賈母急切的動作,心疼的叫聲和哭聲,來表達賈母的思念,很是感人。這一表達,也為此前,賈母要接林黛玉來住,以及剛進院,就聽說賈母的唸叨,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當然,這裡賈母的哭,多半是為失去女兒賈敏在悲傷,也有一部分,是對林黛玉失去母親的可憐。

這樣,賈母,一個慈母的形象,就在我們眼前立了起來。由此可見,作者寫人物,不是自己給人物貼標籤式的,而是讓人物透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書寫自己。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然後,林黛玉分別拜見外祖母、大舅母、二舅母、珠大嫂子。對這些人,都沒有外貌描寫。卻對後面進來的三個姑娘,分別進行了描寫。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時候,作者的寫法,仍是透過林黛玉的眼睛來觀照周圍的世界。

年輕的姑娘都愛美,他們看到漂亮的女孩,總是不由自主的要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林黛玉也是如此。所以她就格外的會注意那些漂亮女孩兒的臉龐,而不會去注意那些長輩的面貌。

這三個姑娘都是被賈母特許,沒有去上學,專門來陪林黛玉的,估計是賈母怕林黛玉一個女孩子初來乍到,在一群大人中間過分拘謹和孤單。從這裡,可以看出賈母的細心周到。

作者很仔細的寫了三個姑娘的容貌,卻沒有告訴我們名字。再次把想象的空間留給了讀者,再次引發讀者讀下去的興趣。為增加這一效果,還特意強調了一個細節“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束。”彷彿故意用小手指在我們的心上輕輕的撓了一下。讓我們的心,跟著這一下,不由自主的波動起來。

這裡,作者在透過林黛玉的眼睛書寫眾人時,也不忘透過眾人的眼睛來寫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