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殿上落針可聞,文武百官神情各異,有些人對御史大夫王喚投以欽佩的眼神,可也有人面帶揶揄,認為這個老傢伙在找死。

五年前,那位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十二神宮的大學士,可是官居正二品的大員,比王喚的官銜還高了半階,結果不還是被當場拖出去烹了。

一時管不住自己的嘴,丟了小命不說,還連累家人流離失所,犯顏直諫這種事情放在史書上固然令人欽佩,可縱觀古今除了大唐王朝那位魏相,又有哪個敢於直諫君王的臣子會有好下場?

做皇帝的都是希望臣子順從,耳朵裡也只能聽得進好話,根本容不得所謂的忠言逆耳,這個道理面對眼前的昏君就是再好不過的保命符,虧的他王喚活到這麼大歲數卻連這都不懂。

已經有人在暗地裡等著看王喚的悽慘下場了。

老王喚年近六旬,但腰桿卻十分挺拔,他蒼老的面孔正氣凜然,一雙老眼直視龍椅上的徽帝趙朔,顯然說出這句話,他已經做好了身死的打算。

他不懼死,只是希望皇帝能夠回心轉意,不要把大宋王朝葬送於此。

崇德殿寂靜了許久,龍椅上趙朔的臉龐陰晴不定,他那一對鷹眼閃爍著,時而冒出兇光,時而內斂,似乎在權衡某些事情的利弊。

他久久盯著臺下的王喚,最終陰沉的臉逐漸緩和下來,換上了一個寬厚的笑容。

“王愛卿為國為民,面君直諫,此番忠心實屬難得,朕且聽下你這句話,容後再做商議,今日就此退朝。”

皇帝的聲音迴盪在崇德殿上,趙朔慢慢站了起來,在紫衣大太監的陪同下走下了金臺,轉身朝寢宮的方向走去。

下方,眾朝臣捏了一把汗,心說這王喚的命可真大,居然沒有被當場拖出去斬了。

如果五年前被烹殺的大學士知道此事,非氣得從地下爬出來不可。

前方,御史大夫王喚目送著皇帝離去,身後百官也陸續離開,而他卻始終站在原地,心有不甘。

這時,一位身披紫袍繡麒麟,腰間別金魚袋的大員走到他的身邊,伸手拍了拍王喚的肩膀。

後者撇過頭,看見自己多年的搭檔,也就是當朝宰相高文寵對自己搖了搖頭,當即無奈的嘆了口氣,隨後二人並肩而行,失望的走出了崇德殿。

......

退朝後,徽帝趙朔並沒有立即返回寢宮,而是徑直來到御書房。

趙朔坐在寬大的紫檀寶座上,拿起一本孤本書籍翻了幾頁,可心情煩躁之下哪能看的下書,當即就把這價值萬金的古籍扔了出去。

沒過多久,工部尚書李雲,汴梁城府尹展召,錦衣衛指揮使林鳳沿以及宿衛禁軍統領蒙智先後來到御書房,他們都是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員,此時並排跪在皇帝面前聽侯旨意。

當然,在場的還有另一個人,那就是當朝國師,也是十二神宮的神使,一手促成大宋投入十二神宮麾下的一絕頂陸恆。

其他人要跪,而他陸恆不用跪,因為他的身份遠比地上幾個二三品的大員更加崇高。

見人已經到齊,徽帝趙朔當即把目光投向工部尚書李雲。

“建造宣神臺的進度如何了?”

聞言,李雲微微抬起頭,話語恭城。

“回陛下,進展順利,約莫半個月後就可竣工。”

“嗯。”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