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討論就是整整一天的時間。

最後,大家一致決定,以明朝的官僚體系為基礎,做一套改進版的制度。

柳河作為最高領導者,只負責一些大方向上的提議,他也有自知之明,在具體的方面,自己肯定是不如這些來自各朝各代的頂級人才的。

下面是直接對柳河負責的類似內閣的機構。

本來定的是三人,但是現在符合條件的只有諸葛亮和王陽明兩人,李牧、霍去病特點太過鮮明,政治能力太差。

諸葛瑾和諸葛均則是能力還有些差距,而且諸葛亮也堅決拒絕把自己的兄弟二人安排進來。

本來張仲景也可以暫時在內閣任職,被他堅決拒絕了。

接下來,是吏部、工部、刑部、兵部、戶部,禮部這經典六部。

又新加了醫部和農部兩個新的部門。

吏部負責的是官員的考核升遷,由諸葛亮兼任。

工部負責農具、兵器等打造維護,由黃月英負責。

刑部負責領地內的案件受理、治安維護、法律修訂等方面,由王陽明兼任。

兵部負責兵員的選拔訓練,軍事征伐等方面,由李牧負責,霍去病協助。

戶部負責人口調查,戶籍統計,政策下達落實等方面的工作,也是由諸葛亮兼任,諸葛瑾做副手。

禮部主要負責的是教育、外交,由王陽明兼任。

醫部和農部顧名思義,負責醫療和耕種、畜牧等方面的工作,由張仲景負責。

大架子搭起來了,接下來就是官職等階了。

文臣方面以內閣三人為首,為正一品。

八部尚書從一品。

各部副手為正二品,依次往下。

武將方面,則是使用的漢朝的制度。

大將軍為正一品,暫時無人擔任。

從一品為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

接下來是四徵四鎮,四平四安。

中間各種雜號將軍不提,再往下是偏將軍和裨將軍。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將軍,都是空的。

因為只有三千人的軍隊規模,所以根本用不到這些。

現在真正領兵的,只有李牧和霍去病二人。

他們也成了軍銜最低的兵部尚書和兵部侍郎。。。

軍銜——校尉!

至於勳階體系,柳河並沒有設計。

他骨子裡畢竟還是一名現代人,並不想設計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階級體系。

架子算是搭好了,接下來就真的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霍去病在校尉的位置上幹了僅僅幾個小時,就被柳河提成了裨將軍。

同時還有不在柳城的李牧。

他們兩個,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柳河勢力下軍事方面的扛把子。

另外,雖然其他人現在乾的是一品大員的工作,不過官階統統從九品開始。

雖然都是從開始就跟隨柳河的元老,但是也說不準以後就有能力更強的大佬加入,彎道超車。

所以最後柳河搞了個一刀切,所有人統統提了一階,從九品提到了八品。

活還是一品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