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雖然隔著氧氣面罩,但是孫瑞依舊可以聽到自己那緊張的呼吸聲。他曾經一度覺得自己瘋了,才會做這樣瘋狂的事情。

此時此刻,他正在駕駛一架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在一望無際的湛藍大海上降低自己的飛行高度。

他的飛機沒有攜帶任何武器,在強勁的海風中上下搖晃。孫瑞能感受到自己飛機的顛簸,不過這並不是他緊張的原因。

讓他覺得自己瘋了的主要原因是,就在他機頭指向的正前方,有一艘搖晃在海面上的船,那艘船竟然是他即將要降落的機場!

是的,那是這個星球歷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艦,大唐王國的航空母艦銅城1號。

這個時代的航空母艦其實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比起昂貴的戰列艦來,造價也少了許多。

和地球上第一批製造航空母艦的國家完全不同,唐陌因為有這方面的前瞻性,所以沒有走任何的彎路。

最先設計出來的航空母艦就是用了貫穿整個戰艦的平直甲板,艦島被安置在戰艦的一側,是用了固定式的煙囪。

整體設計幾乎就是照搬了美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甚至連主要指標都一模一樣。

戰艦的主尺度為265.79米44.99米,標準排水量27100噸,滿載排水量33000噸。

艦員編制27503450人,包括航空部隊的飛行員和水兵,以及指揮人員,醫生護士維修工等等……

動力為4臺蒸汽輪機,蒸汽推進,四軸四槳,最大航速33節,續航力20000海里/15節,飛行甲板262.13米29.26米,最大載機量8595架。

儘管因為飛機型號不同的關係,比起歷史上的埃塞克斯級來,唐國的航母在載機數量上略微差了一些,但只是差了幾架而已。

儘管擁有一塊近30米寬,262米長的飛行甲板,可在茫茫大海上,這艘航母在即將要著艦降落的飛行員眼裡,依舊渺小得可憐。

尤其是在著艦實驗的飛行員眼裡……孫瑞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名駕駛飛機在航母上降落的試飛員。

他的比較高,一上來駕駛的就是一架固定下單翼金屬蒙皮的艦載機。這架飛機還加了配重,模擬了艦載機的摺疊翼增重。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架飛機雖然經過了改裝,但是卻沒有使用摺疊翼設計,因此在副駕駛上堆了一些鐵塊,來模擬了飛機的實際重量。

銅城1號航空母艦上,參與實驗的人員都抬著頭,看著天空中那架搖搖晃晃的,不斷接近的飛機。

他們也是緊張的,非常緊張:如果這架飛機一頭撞在航母的甲板上,那就不僅僅是實驗失敗這麼簡單的事情了。到時候航母要開回去維修,新的試飛飛機也要從新制造。

孫瑞更緊張,他一遍遍的在腦海中重複著一會兒要操作的步驟,在靠近航母的時候放下了機尾的著艦鉤。

他必須要控制自己的飛機,在一個合適的角度進入航母的跑道,用尾部的鉤子勾住阻攔索,讓飛機瞬間減速,完成著艦。

如果他飛的太高了,那麼就會錯過阻攔索,他就必須要立即重新拉起,讓飛機復飛,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和飛機還有航母的安全。

可如果他飛的太低了……好吧,那麼他就會撞在航母的尾部,連跳傘的機會都沒有。

掌控這一切的,是一組訊號燈。它們正對著艦載機進入航母降落的航道,依靠角度來告知飛行員他們的準確位置。

可惜這玩意兒也只能提供一個大概指示作用,因為在大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艦本身就在不停的搖晃。

好在飛機著艦也不需要那麼精準,因為有四條阻攔索,艦

載機飛行員只要把著艦鉤勾在其中一根阻攔索上就算成功。

為什麼使用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做實驗機型其實也有原因:這種飛機使用的是固定起落架,速度更慢而且結構容易加固,比起屠夫戰鬥機來更適合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