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管家拿著一枝細小的毛筆,在隨身攜帶的賬本上,一一記下。

爺爺又說:“接下來還有首飾九件套,要一雙嶄新白淨的襪子,紅色的腰帶,白色的腿帶,絲綢的手絹,還有戒指、蓋臉布、口玲、墊背錢、金銀元寶;還有要準備的必須陪葬物,平安枕、腳枕、壽鞋、壽帽及其他隨葬品……”

管家也全部都一一用小本,再次記下。

緊接著便要給稻草人穿壽衣,一般給死人穿壽衣,都是從下往上穿,先穿下身再穿上身。倘若是家中的老人去世,誰給穿壽衣,還是大有講究的。通常情況下,如果死者為男性,壽衣應有兒子、女兒給穿上;如果死者為女性,壽衣應有女兒、兒媳給穿上。

不過現如今,已經沒有三少奶奶的屍體,不過是個紮成的稻草人而已。所以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

跟爺爺一起,給那稻草人穿壽衣的是個黃府的小丫鬟。

那小丫鬟看起來年輕不大,也就十七八歲,對於這一些規矩都不懂得。爺爺和她兩個人一起忙,好歹幫稻草人穿上了下身。然後便是一件一件穿上面的衣服。

爺爺千萬提醒她。

“記住,袖子要遮住稻草人的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衣不露手”。如果死者壽衣沒有遮住雙手,那叫做衣不蔽體,轉世後會變成叫花子。現如今即便是個稻草人,上了歲數的老人,都講究這些規矩。別讓你們家老爺看見不高興!”

丫鬟聽了我爺這話,立刻整理了一下稻草人身上的衣袖,讓那衣袖完完全全的遮住了她的一雙草手。

爺爺和那丫鬟忙活半天,才幫稻草人把這一身壽衣穿上。因為這稻草人身體僵硬,穿衣服的確是一門技術活兒。

然後陸續便有達官顯貴登門。黃府里人聲變多,卻不見有幾個抹著眼淚兒,連聲哀嘆的。

更多的好像都是在相互低頭寒暄,紅白喜事兒,自古都是雙生意場。

這三少奶奶本是一女眷,平日裡又不能拋頭露面,大概認識她的人不多。真正為她傷心難過的,自然更是寥寥無幾。

那些達官顯貴們,不過都是藉著辦喪事兒這麼一號子由頭,來回的相互走動一番,有的為了送禮,有的為了談生意,有的為了還人情。

現如今,一切都按照爺爺心中所想,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黃家人也把祭祀用的麵點紙品,還有一應紙錢,紙馬,紙人全部買了回來。

然後便看到我爺指揮幾個小廝,拿著買回來的紙人,紙馬,還有紙轎子,紙馬伕,還有不少一連串的紙錢。

我爺一手拿著打火石,一邊走到門口,把這些東西,全部堆放在一旁。然後又找了幾口碩大的銅盆,每一個銅盆都能坐進去一個五六歲的孩娃子。

他現在每個盆中放上幾個炭塊,然後點著火,開始燒紙,燒紙人,燒紙馬……焚燒這些東西的時候,他還特意繞著銅盆正著轉了三圈,再倒著轉了三圈,然後大聲的呼喊著。

“三少奶奶誒!上西南。一路走好誒!莫留戀。”

這樣一邊燒紙,一邊呼喊,叫做為亡魂指路。可以保證三少奶奶的魂魄不流連在家中,也不會方到自己的家人。而是可以順順當當的走上黃泉路,然後等待輪迴轉世。

燒完這些紙人紙馬,又準備了一方木盤子,在木盤子上放個香爐,線香,火紙,再提了一桶滿滿的漿水桶。

這也是我們家這邊的傳統習俗,人死之後,需要有人端著木盤子,提著將水桶,去土地廟或十字路口,燃香焚紙,澆奠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