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大明與華夏(全書完)(第2/3頁)
章節報錯
“可是誰又能理解父親的苦心呢?”
施南安長嘆道。
“朝廷是不會理解的,即便是父親遠去,也不過只是換二十年的太平而已。”
“二十年,足矣!”
施奕文哈哈大笑道。
“前有張居正為國續命五十年,為父能為大明續命五十載也算對得起大明瞭!”
是對得起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高皇帝!
長嘆一口氣,施奕文對著兒子說道。
“南安,南安……南海又豈是安寧之地?南安南安,實則難安啊!”
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施奕文抿了抿嘴唇。
“二十年,至多二十年,朝廷就會對南海動手,到時候,是北伐亦或是退守北美,皆由你作主,但你記住,無論何時,你我皆是華夏之人!”
“孩兒記住了!”
施南安點了點頭,然後跪下磕頭道。
“爹此去萬里,孩兒不能膝下盡孝,兒實是不孝……”
長嘆一聲,施奕文摸著兒子的頭頂,目中忍不住流下了淚水,這一切,他們父子兩人恐怕今生再難相見了……
終於,過了中午後,這支由近百艘戰艦、商船組成的龐大船隊,浩浩蕩蕩的離開了南天門。
目睹這一幕的欽差中官,在驚詫之餘喃喃道。
“他,他怎麼就如此這般捨得……”
在中官的不解中,一旁的文官則感嘆道。
“天下至忠莫過致遠者,致遠三遷,天下可安矣!”
安……
這個安,又能安定多少年?
沒有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二十年後,朝廷已經沒有精力再問及南海了。
……
天啟四十一年,當了四十一年皇帝的朱由校駕崩了。
皇太子朱慈炅繼位,西元1651年,也就是鹹嘉元年,作為皇帝的他並不顯得昏庸,當然也稱不上賢明君主,只是守成之君。
作為守成之君,他無疑是稱職的,但是老天並沒有因為他是個稱職的皇帝,而改變天氣,從他繼位起,小冰河期的天災仍然是持續不斷,儘管與早年間的赤地千里無法相比。
但是比天災更可怕的還是人禍,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天災並沒有改變人的貪婪,反而還放大了人們的貪婪,面對天災鄉紳地主們非但沒有減租減息,反而加租加息以盤剝佃戶,趁災兼併,這是“大善人”們最常乾的事情。
而大明的吏治也是依如過去一般的腐敗,而且是日益嚴重,朝廷年年撥款歲歲救災,可銀子經過層層盤剝後,到百姓手裡的寥寥無幾。
終於,在鹹嘉十三年,西北再次爆發民亂。
承平十餘載之後,那支在平定民亂中練就的明軍,早就是故態重生,尤其是內地部隊吃空餉成風,常年不經操練,居然被起義百姓打得丟城失地。最後,還是定遼伯毛承鬥,也就是東江鎮毛文龍之子,帶著遼東精銳邊軍,歷時六載才將這場波及五省的起義平息。
儘管大規模起義平定,可隨小股民亂卻又接連不斷。疲於奔命的遼東邊軍,只能不斷調往地方平亂,長期的征戰讓毛承鬥病死於任上。
好在,最終,大明總算還是又挺過去了,要不然大明沒有亡於小冰河期最冷的民變,反倒是亡在氣候好轉時,可真就是氣數將盡了。
不過,天下是太平了,可是大明內卷得實在是太厲害,士紳貪婪,毫無人性。逼得無數百姓不得不典家當產,拋宗棄祖買船票,朝著南海,向著天竺以及北美等地移民。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移民潮的規模變得更大了。
作為守成之君的朱慈炅,無疑是稱職的,但是面對吏治幾乎崩盤的大明吏治,大明需要不是守成之君。面對肆無忌憚的貪腐,身為鹹嘉皇帝完全沒有任何作為。
即便是朝中偶爾有清廉忠義之士,必定也會遭到排擠閒置,當然了,朝中肯定是“眾正盈朝”,那些被排斥的清廉忠義之士,只通遠赴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