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倫治,在歷史上,幾年後它會改名熱遮蘭城。

奧倫治長官韋斯站在剛築建了一半的城堡上,用望遠鏡看著城外的明軍,他的神情可謂是複雜到了極點。

儘管隨著北港的人口日益增長,實力日益雄厚,對奧倫治城的威脅自然也就越大,但是在韋斯看來,這種威脅應該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畢竟,雙方並沒有太多實際上的衝突。

相比於的土地,荷蘭所需要是靠近大明的貿易據點。

但是眼下呢?

城外的這幾十名明軍以及北港宣慰司的官員,卻清楚的告訴他。

這地方荷蘭人呆不住了!

他們是這是有持無恐嗎?強犧讀犧

還真不是。

畢竟,眼下的巴達維亞那邊已經簽署了條約,科恩已經同意了施奕文提出的條件,把包括巴達維亞在內的所有殖民地都交還給大明。

沒錯是交還,而不是割讓。

別看不過就是區區兩個字,可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意義。

歸還,意味著荷蘭人承認了施奕文口中的“南海皆為大明領土的”觀點,而這也意味著,大明對南海的統治“法理性”得到了其它國家的認同。

這件事徵求馬打藍人、萬丹、亞齊等東南亞小國的同意了嗎?

需要嗎?

當然不需要!

強者之間的條約也好,協議也罷,從來都不需要徵求弱者的意見,弱者在弱肉強食的世界,只有一個選擇,就是作為強者的獵物。

狼群撕咬獵物時需要徵求獵物的意見嗎?

顯然,沒有這個必要。

一紙條約之後,在歷史上面對鄭成功數萬大軍的猛攻,還曾堅守很長時間的奧倫城已經沒有了選擇。

即便是面對區區幾十名大明官佐、兵士,他們連抵抗的念頭都沒有。

“唉!從今天開始,荷蘭在天朝的存在就不復存在了!”

一聲嘆息之後,韋斯無奈的放下望遠鏡,現在,他所需要做的自然是到城外與大明的官員協商交還城市,然後就是儘可能的爭取一些利益。畢竟,他們移交的是官方的財產,在奧倫治還有很多荷蘭商人的私有財產。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他肯定是還要加緊撈幾筆的,畢竟,這是最後的機會了。

最後的選擇,至少對於荷蘭人來說,還是有機會的,他們有機會安全的返回歐洲或者他們在印度的貿易站。

對於馬打藍蘇丹來說,他壓根就沒有任何機會,或者說,施奕文根本就沒有給他機會。

因為馬打藍的都市在爪哇腹地,施奕文並沒有派兵直取其都城,而是給了以內賈德為首的那些色目僱傭兵一個機會——他們有機會掙到一筆鉅款。

只要把馬打藍素丹的腦袋提來,就可以換到一千兩銀元!

對於這些色目僱傭兵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任務。要知道馬打藍的王城,其實也就是一個稍微大點的鎮子而已,王宮也沒有什麼宮牆啦、城堡啦,也就是相對豪華的宮殿,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