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天啟九年(第二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啟九年。
在新年的鐘聲響起時,沒有人知道,這一夜施奕文壓根沒有入睡。
因為在歷史上,並沒有這個年頭。
天啟九年的大明是什麼模樣?
即便是施奕文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朱由校沒有失足落水,沒有染疾身死,當然了,原本應該死在王恭廠大爆炸中的皇太子,也好好的活著。
甚至就連同那位亡國之君朱由檢,也在十王府裡開始準備就藩了。
至於曾經佔據遼東,為大明心腹之患者的滿清,這會也只是在建州衛苟延殘喘。
在建州衛與遼東之間,明軍築建起了一道新的長城,耗資數百萬兩,畢竟,這可復遼第一功臣袁崇煥的“遺願”。
這道綿延千里的長城不僅阻擋了建州女真的南下,同樣也阻擋了明軍的北上。
不過,也就是在這一年三月,駐紮在北海島的明軍,其實也就是北港的一支部隊,在海參崴登陸了,他們並沒有往內陸深入,而是在金角灣一帶修建了一座堡壘。
在施奕文的計劃之中,有一天,這座堡壘就是犁庭掃穴,徹底解決女真的前進基地了,當然了,也是華夏掌握北方的根本。
作為北港宣慰使,對於北方他能做的事情不多,這也是力所能及的幾件事,無論是北海島,亦或是庫頁島以及的海參崴的堡壘,說白了,都是在大明沒有注意到的角落裡。
總之,歷史的改變,讓施奕文不敢有太大的舉動,畢竟,也就是在這一年,有給事中上奏稱“三年來,逾百萬百姓棄祖宗牌位、宗祠於不顧,濤海赴異域為生……天朝子民散居海外,皆因北港而起……”
儘管這份奏摺被留中了,可施奕文很清楚,北港與朝廷的蜜月期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了。
對朝廷的當政官員而言,他們壓根就不在乎那些百姓是因為什麼移居海外,他們唯一在意的是——北港居然有軍民數百萬!
而其中居然有百萬明人!
決裂不過只是早晚之事。
……
八月初三,一支艦隊稍然駛入了南天門,這支由六十八艘軍艦組成的艦隊,不僅有懸掛著大明日月旗的船隻,還有二十餘艘懸掛西班牙旗幟的蓋倫船。
這是明西聯合艦隊。
就像是在另一個時空,清荷聯合艦隊嚮明鄭政權發動最後一擊一樣,這一次,大明和西班牙人聯合在一起,向荷蘭人發起了進攻。
“司令官閣下,我們又見面了!”
在南天門的衙署裡,在見到瓦德斯時,施奕文笑著與其握了下手,不過在靠近他時,聞著他身上的異味,眉頭不由的皺了皺。
隱約的還能看到他手上的皮疹這是典型的梅毒病症,這個年月水手的流行病,也是新大陸給發現者的“贈禮”,絕大多數水手都有梅毒,海軍同樣也是如此,甚至會對部隊的戰鬥力造成影響。
在空間的藥房裡有青黴素可以治療梅毒,不過因為數量有限,施奕文並沒有多餘的藥物給所有人提供治療,只能選擇視而不見,現在同樣也是如此。
“是的,大人,正像我們最初約定那樣,現在,是我們聯起手來的時候了,這一次,我們必定能夠把荷蘭人從亞洲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