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對於那些剛剛抵達南天門的移民來說,他們剛到分配的移民點,就被上了一課。

“管事,他們是什麼人?咋個在脖子上帶鐵環?”

和其它人一樣,趙繼業在看到那些脖子上帶著鐵環時,便顯得有些好奇,這一路上在沿途經過的村社,都有這樣的土人。

“就是家奴而已!”

說奴隸,恐怕沒有人能聽懂是什麼意思,可是對“家奴”這個詞大明的百姓卻頗為熟悉。

“家奴?”

“對,不過和咱們大明的家奴不一樣,這裡的家奴就是專門替主人幹活,花上幾兩銀子買一個,能幹不少活呢!要是不老實幹活,只管用鞭子抽就對了!就是打死了官府也不問。”

趙繼業他們立即都傻了眼,其它人更是有點不知所措了。

這那裡是家奴啊,分明就是……

“反正吧,這些土人都是咱們買來的,買回了家,他們是咱們的家奴,都是咱們花真金白銀買來的,怎麼拾掇是咱們的事,官府一概不問。”

領隊的管事又特意說道。

“反正只要不是大明人就行,這些都是野人,都是捕奴船從各地抓來的,趙兄弟,你要是有多餘的銀子,不妨買上幾個,在這地方開荒種地,要伐木,要燒荒,要挖樹,家奴用起來絕對好使,不過,你也得防著點,防著他們逃跑,要是有逃跑的,就往死了收拾。”

對於早期抵達的移民來說,他們早就已經適應有家奴的生活了,其實最早適應的還是那些被流到到這裡計程車紳人家,畢竟,過去在國內的時候,他們的家裡就有家奴。但是,與大明內陸不同的是,在南天門,家奴的生死都是主人作主。

至於那些普通移民,在感受到了驅使家奴開荒種地的好處後,也會很快的適應這些,該打罵的時候他們有一點都不比別人手軟。當然了只要那些奴隸不偷懶,他們的主人也不會虐待他們。

“這,這不是不拿人家當人嘛!”

儘管嘴上這麼說,但是趙繼業他們樹林忙活了半個月後,還是用賣木頭的銀子買來了六個家奴,說是家奴,實際上卻屬於他們這二十家移民。

在他們從市場上買回六個家奴的當天,這些土人戴上了特製出來的鐵項圈,鐵項圈上被打上了村社的編號,然後由鐵鏈串成了一串,被帶回了村社,兩人一組看管著,在地裡挖著樹根,在南天門的林子裡開荒,樹根才是最大的障礙。即便是燒荒,也燒不掉樹根,那些樹根往往要一點點的挖出來。

搬運砍下來的樹木,大部分被賣到了城裡,剩下的就被建了房子,房子的式樣和他們在隔離營住的營房式樣相同,結構簡單,容易搭建,不過只是幾天的時間,移民們就住進了新房子裡。當然了,這幾個家奴就沒有這麼幸運,只能先睡在一個臨時搭建的窩棚裡,沒有多餘的房子給他們住。除此之外,他們就每天都能兩頓飽飯,吃得和大家差不多。

實際上,對於這些被捕獲來的奴隸來說,他們的日子和過去並沒有太多的區別,畢竟,無論是在馬打藍還是亞齊,基本上沒有什麼所謂的平民,除了那些阿拉伯海商們後裔繁衍的貴族和部分土著貴族外,絕大多數土人都是奴隸。現在他們只是換了一個主人罷了。

當然了,換主人的過程也是需要適應的。

有了這些奴隸的幫助,開荒的進度明顯快了不少。這幾個奴隸別看身材瘦小,可幹起活來倒也賣力,挖樹根也極其認真,在他們適應了新主人後,尤其喜歡在新主人的面前儘量表現的賣力一些,以換取主人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