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是口徑小了點。”
在裝彈時,施奕文隨口說道。
“以後口徑可以加大一些。”
口徑大意味著威力大,在大威力的火槍的面前,盔甲不過就是擺設而已。好像歷史上,滿清就是靠著盔甲重步兵橫行的。
裝好鉛彈後,施奕文又一次打量著手中這支燧發槍,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燧髮式火槍,有著基本的燧髮式火槍樣式,雖然槍托還是那種原始的瑞典式槍托,但絕對比鐵炮啦、鳥銃之類槍托更可靠。
據槍、瞄準……
扣動扳機的瞬間,夾著燧石的擊錘猛然撞擊在火藥池內,“砰”的一聲,伴隨著後座槍口噴發出一團火焰,在硝煙散去時,二十米開外的木板上多了一個彈孔。
打的倒也挺準的,施奕文心說道。
“還不錯,不過槍托可以改進一下,這種槍托配上刺刀就不太方便了,槍托的式樣就是……”
隨後施奕文就解釋著槍托的樣式,別看那種槍托不起眼,可卻也是歐洲人幾十經驗的積累,甚至就是這個看似原始的狗鎖式槍機,那也是用了幾十年時間不斷改進的產物。
隨後施奕文又畫出了套筒式刺刀的外形。
燧發槍、刺刀,有了這兩樣,差不多就可以橫行這個時代了吧。
當然還有大炮。
擱一百年後,英國人不就是靠著這三樣橫行於世界嗎?在各地稱王稱霸嗎?
“就造著這個式樣,先造兩千支吧!”
其實現在的護衛隊不過只有千人,但是船上也需要火槍啊。
“兩千支!”
太郎驚聲道。
“公子爺,咱們造不出來啊!”
“怎麼鐵不夠?不會啊,這不是剛從遼東那邊帶來幾百噸鐵嗎?”
與早先不同的是,現的施奕文已經不需要再考慮鐵料不足的問題了,毛文龍那邊就有現成的鐵礦,皮島對面鐵山,在幾個世紀後仍然是朝鮮最重要的鐵礦之一。從遼東帶回難民的同時,他們還帶來了大量的生鐵。
充足的鐵料不僅讓兵器廠可以大量鑄炮火炮,而且還製造了大量的農具,實際上這才是兵器廠最重要的產器。
“不是鐵料不是夠,是工匠不夠。”
太郎連連搖頭說道。
“咱們廠裡一共也就一百多個工匠,就是全拉過來造火槍,不說別的,就是兩千支槍管也要用上半年的時間,槍管要一錘錘的打出來,還有就是鑽膛,更是費時費工。”
“打製槍管?”
看了看手中的燧發槍,施奕文這才想起來,這個時代的槍管是用鐵板卷制而成。從卷管到光管,每一步都是費工費時。
施奕文曾看過他們打製槍管的過程,先取一塊熟鐵然,在鍛鐵爐上加熱,然後把紅熱的鐵板放在U形的模具,不斷的敲打,經過多次捶打的鐵板慢慢的變成了U形,就這樣不斷的重複。整個過程全部都是人力。
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