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

毛文龍疑惑道。

“施公子說的是那?你那又是什麼地方?福建?要是我沒記錯的話,福建那地方地比北直隸還少,他們到了你那,又怎麼安置?”

作為浙江人的毛文龍當然知道福建的情況。

“我說的地方不是福建,而是與福建隔海相往的臺灣,實話不瞞大將軍,在下身為海商為便於貿易,所以在下常年在臺灣島上活動,而且北港中有大數百姓,都是福建饑民,福建地少人多,可臺灣卻是沃野千里”

海商,就是亦商亦賊,對此,毛文龍當然很清楚,不過他壓根就不在乎施奕文的身份,他更在意的是他話裡的真假。

“你是說,你那地方能安置這些遼民?”

“別說是十幾萬遼民,就是有百萬人,也能安置,臺灣那邊除了少數番夷外,到處都是無人荒野,而且與遼東的苦寒不同,那裡四季如春,種水稻的話,可以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

沃野千里!

天下還有這樣的地方?

毛文龍滿眼疑惑的打量著施奕文,要不是因為這人一下捐出了兩萬五千石白花花的大米,他肯定不會相信這人。

他捐出大米是為什麼?

是為了救人!

為什麼會說這番話,還是為了救人。

這人那……是個心善的人。

可,他說的是真的嗎?那裡的真能安置得了那麼多人嗎?

見毛文龍遲遲不作言語,施奕文便說道。

“大將軍,歷代所謂屯田者,大多是地廣人稀或連年戰亂後,這才有了屯田。而現在天下本身就人口稠密,民間有大量勞力,人多地少,當然是無地可屯了。這些遼東入關是無地可屯,即便是為屯而屯,結果可想而知。內地現在是沒地可屯,可臺灣卻不一樣,那裡沃野千里,到處都是土地,況且,他們到了那邊,大將軍這裡才能騰出來手來收拾建奴不是?”

剋扣遼民,不準其逃入內地,是袁崇煥等人給毛文龍羅列的罪名,他是怎麼對待遼民的?要麼你成為我的兒子(令富民皆冒毛姓,為其子弟裔孫),要麼借你首級領個軍功(民有逃奔者,輒斬之,捏稱陣獲,誑報冒功),要麼去給我挖人參(龍拘錮難民,不令一人渡海,日給之米一盌,命往夷地掘參),要麼就餓死(聽其餓死島中,皮島白骨如山)。

可歷史的真相是什麼呢?

是袁可立罷職後,朝廷裡的那些文官動輒以毛文龍虛報名冊為由剋扣軍餉,不知餓死了多少遼民,到了袁崇煥那邊更是學會了以糧餉為武器,動輒剋扣兩三個月的糧餉。至於什麼扣押難民,毛文龍年年上書要求把難民後送到山東安置的奏摺,都被那些人選擇性的飄沒了。

反正一句話——遼民都讓你毛文龍害死了。

現在的問題是,毛文龍現在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沉默良久,毛文龍抬頭直視著施奕文沉聲道。

“臺灣那邊確實有地安置他們嗎?能讓他們衣食有著,有田耕種?”

“請大將軍放心,現在北港只缺種地的百姓,最不缺的就是地,嗯,實話不瞞大將軍,這次在下過來是為了開拓這條商路,最多一個月後,還會再來皮島,到時候,來的就不是一條船,可我那邊缺會造船的工匠和水手,要是下次想帶糧食過來,多帶難民回去,就非得有人手造船、使船不可,所以……”

不等施奕文說完,毛文龍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