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飯是我給的(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頁)
章節報錯
鹽場的位置在海邊,距離河口差不多有二十幾裡,這是因為河口的海水淡,所以保持一定的距離。
船隊出河口後,就沿著海岸一路向南航行。
小船在海邊航行時,顯得很是顛簸,
這是施奕文第一次乘這麼小的船在海上航行,感受著海浪的衝擊,站在船邊的他看著遠方,不禁開始暢想著未來。
等那艘船造好後,一定要到海上去。
去海上,去大海上獲得財富!
像這個時代的歐洲人一樣,在這個時代去海上獲得財富,土地……
……
一個多小時後,在臨時中午時,船隊終於到了鹽場,其實也就是海邊的一片空地,在海邊還留著鄭芝鳳上次煮時留下的廢灶和草棚。
不過因為楊天生等人先期過來的原因,海邊倒是多了幾十間簡易的竹屋。不過下船後,施奕文並沒有去休息,而是和楊天生等人一起到了附近泥灘。
“施公子,你看,這就是鹹土灘,早前鄭老三之所以選擇在這裡煮鹽,就是因為這裡的鹹土……”
楊天生指著海邊的泥灘說道。
“那些泛著的白點兒,就是鹽,咱們只要把這些鹹土挖出來,再用引海水沖洗,就能製成鹽滷了……”
其實並不需要楊天生的解釋,施奕文也知道怎麼回事,很早之前古人發現,在海水退潮之後,沙灘上表層水分逐漸蒸發,就有鹽晶析出尤其是到了豔陽高照,又有海風吹拂,蒸騰作用更明顯的晴天,被曬乾的海灘上結出大片的鹽晶,一眼望去,就好像剛下了場雪。
儘管這片海灘結出的鹽晶沒有那麼誇張,可也確實不少。鄭芝鳳他們就是把沿岸沙灘表層曬出的鹽晶和下層富含海水的溼泥沙都刮起來,用鹹土來制滷。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比直接用海水制滷更省時。
“嗯,然後呢?”
施奕文問道。
“然後自然就是燒火煮鹽了。”
楊天生頗為得意的說道。
“我年青的時候曾去過鹽場,我見過他們怎麼用海水衝鹽土的,咱們可以在這裡建成鹽田,鹽田裡堆放鹹土,然後引海水鹹土,繼而再合閘堵水,重新堆土暴曬,砌壩灌潮,合閘堵水。這樣反覆幾次之後,就能得到最濃的滷水,然後咱們再用水溝引走滷水,他鄭老三用的是土法子,肯定比不上咱這法子,我敢說,用這個法子,咱們一天至少能制萬斤鹽,然後只管打草煮鹽就行……”
為了強調自己的本事,楊天生特意強調道。
“公子,我還聽說過,這滷水要試蓮的,就是拿蓮子試滷水,滷水越濃越省柴火,省柴火,就是省工省時……”
其實,對於製鹽楊天生絕對是外行,但是他年青的時候確實販過私鹽,也曾在鹽場裡見過一些世面,可也就是道聽途說過一些製鹽的辦法,可即便是如此,他覺得其它人還不一定有他懂得多。
至於鄭芝鳳弄的辦法,也不過就是“土法子”而已。
“省工省事?”
施奕文並沒有理會楊天生臉上的得意,而是直接說道。
“想要省工省時,又何必用柴火?”
“不用柴火,那怎麼煮鹽?”
楊天生驚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