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勸降劉虞,張遼危矣(第1/4頁)
章節報錯
開拓?
劉虞著實被這兩個字嚇了一跳,他一步步走到這個位置,對軍政之務也是略知一二的。
大漢對外開拓,基本都在實在最強勁的時候方能進行,而如今的大漢,自黃巾起便步步自保困難,哪裡還有能力開拓。
劉擎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先漢之時,武帝北伐匈奴,雖然創下不世功績,但幾乎將文景之治創的家底揮霍一空,兵員,糧食,兵甲,補給線……
不過和北擊匈奴這些比起來,劉擎所要的,並不是殲敵之戰,而是開疆拓土,殲敵之戰是但方面的投入,但開疆拓土,劉擎是本著回報去的。
就比如幽州之外的三江平原,水網密集,沼澤遍佈,荒山丘陵不計其數,甚至在未來上千年終,這裡一直會被稱為“北大荒”。
只有劉擎能夠真正認知這裡的價值,現在就可以暢想,若干年後,將出現一個比冀州還要豐饒的產糧區。
而如今還在幽州為了丁點資源爾虞我詐蠅營狗苟的生存角逐,在擁有足夠的生存資源後,便會蕩然無存。
“伯安兄,與外族止戈,只不過是權宜之計,若今年再旱,吃不上飯的烏桓人,依舊會走上抄掠的老路,皆是,依舊只有開戰一途,等人死得差不多了,東西夠吃了,邊又開始和平,如此迴圈往復,難道這就是你要的幽州之治嗎?”
劉虞被劉擎問的啞口無言,因為他說的是事實,別說不夠吃的時候,即便現在和平時期,依舊不停有小規模衝突發生。
“大王所言,實乃至理名言,可惜虞天生愚魯,想不到更好的治理辦法。”
劉擎見劉虞心思動搖,便添油加醋道:“伯安兄,你可知如今天下之勢?”
“略知一二!”劉虞嘆了口氣道,顯然對如今的朝廷和中原之勢,失望透頂。
“劉辯身死,汝陽朝廷已名存實亡,青徐兗豫四州必然動亂不止,而袁隗之死,袁氏受挫,致使天下士族群龍無首,各方勢力,大有重新洗牌之勢,中原大亂,已不遠矣。”
劉虞眉頭一皺,劉擎所言,句句屬實,若日後中原動亂,那幽州無論如何是無法自給自足的。
“中原四州動亂不息,即便荊州也不太平,大王,那我該當如何是好?”
這時,一直充當座下客的公孫瓚,也問道:“對呀,大王,該如何是好,我公孫氏世代居於幽州,瓚豈能坐視幽州走向末途!”
捧得及時!公孫瓚你可真贊!
劉擎往桉上瞧了瞧,上面放著一碟冬棗,劉擎便隨手抓了幾顆,握在手中。
“伯安,幽州所產,就如本王這掌中之棗,無論怎麼分,在場之人也無法人手一顆,唯一的法子……”
劉擎將棗放回碟子,並端起了整個碟子,接著道:“唯一的法子,變得取得更多的棗!”
劉擎話音剛落,公孫瓚緊隨其後,道:“大王文臣武德,治州有方,若大王能為幽州指明出路,公孫氏願鞍前馬後,追隨大王!”
公孫瓚突如其來的表態令劉虞一驚,心頭大罵公孫瓚這個魯莽的草包,公孫氏在遼東遼西之地,底蘊極深,公孫瓚這一表態,可以說是將半個幽州,都交給了劉擎手中。
這下,劉虞徹底陷入了被動。
“大司馬,公孫瓚所為,或有些許私心,但更是為了幽州,今後公孫氏以渤海王為馬首是瞻,相信大王一定能讓幽州,變得和冀州那般的!”
劉虞白了眼公孫瓚:你以為我會姓你的鬼話嗎?
若是倒過來,些許為了幽州,但更多是為了自己私心和公孫氏的發展,這才是你公孫瓚所為的目的吧。
不過公孫瓚說到冀州,冀州這一年來的變化,劉虞是知道的,而且他還知道,冀州刺史荀或,也是渤海王的人。
也就是說,渤海王已經坐擁冀並二州,若是……劉虞心中突然觸動了一下,腦中浮現出一副輿圖,那是一副冀並幽三州輿圖,但又不僅僅是三州,往北,它還有廣闊圖景……
這……難道就是渤海王所描繪的那般開拓景象?
趁著劉虞遲疑,劉擎再度開口。
“此時幽州正值難得的和平,當趁此時,向外開拓,若待中原大亂之時,邊郡亦難以苟安,伯安,本王心繫大漢子民,不自量力欲行庇護,無論是幷州、冀州,還是幽州、青州,當然,幽州之主,乃是伯安兄,若伯安兄覺得不妥,本王便不再多言,本王相信,伯安一樣可以保護每一個子民,免於戰火與災害的荼毒,言止於此,伯安兇好自為之,告辭!”
說完,劉擎拱拱手,打算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