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民貴君輕,宗族楷模(第2/3頁)
章節報錯
荀彧很清楚,若是普通回府,劉擎便會在府中休息,然後通知荀彧,第二日前去拜見議事,而不是親自跑到衙門中來。
“確實有要事,文若執掌冀州,已經多久了?”
劉擎突然一問,倒令荀彧一陣恍惚,多久了?應該好幾年了吧。
看著荀彧苦思冥想卻不得答案的樣子,劉擎笑道:“記不起便不想了,此次回來,本王以為,是時候了。”
劉擎輕言一聲,荀彧心中突然掀起驚濤駭浪。
是時候了,短短四字,卻已默默為之奮鬥數年,很多時候,都是隱於劉擎身後,明明是劉擎手中第一重臣,但如今的地位,卻不是最高的。
田豐已位列三公,甚至於和主公不甚相干的劉備,都被劉擎舉薦為徐州牧。
而一句“是時候了”,便是以另一種形式告訴荀彧,你名揚天下的日子,就要到來了!
“主公可想好了?”荀彧確認一遍。
劉擎一笑,說道:“如今冀州各方面,皆已捋順,並不需要你親自操持,冀州的成功,也是時候向全國複製了,這件事,唯有交給你,本王才放心。”
“多謝主公,臣定肝腦塗地,以報主公!”荀彧拱手道。
“冀州情況,你最熟悉,冀州刺史之位,交由誰人來做最好?”
“我有兩個人選,供主公選擇,其一,清河郡太守傅燮,其二,魏郡太守厲溫,傅燮與民為善,擅施仁政,而厲溫嚴苛律己,擅施公政,主公可從其中選擇一人。”荀彧建議。
劉擎想了想,公平固然重要,但往後的歲月,可能天災不斷,百姓未必會好過。
“文若首推傅燮,那便傅燮吧!”劉擎道。
荀彧眉頭一挑,主公明明是自己定的,為什麼要說是我首推的?
劉擎選擇傅燮還有另外一個理由,那便是他的功勳和名望,都比厲溫要高出一些。
只有經歷過血與火的洗禮,才知道太平的可貴,知道百姓的不易,這一點,傅燮有著獨特的優勢。
劉擎接著道:“此次去雒陽,本王想了想,三公之位,雖有權勢,卻偏單一,而尚書檯,品級太低,不如文若便以丞相開府,統領尚書檯各部吧,八部雛形,亦會在此次變革之中加入。”
荀彧明白,所謂丞相,其實只是過渡的,因為劉擎最初設想的那一套官制中,並沒有丞相。
“一切,依主公安排來。”荀彧回道。
命令一經頒佈,傅燮次日便趕回鄴城接受刺史任命,而厲溫,兼任冀州治中從事,負責協助傅燮執掌。
隨後,一支龐大的喬遷隊伍,離開鄴城,徐徐向雒陽行進。
經過長達半個月的艱辛旅途,隊伍終於趕到了雒陽城外。
雒陽東陽門外,旌旗避空,迎接劉擎的隊伍,已經綿延數里,雒陽百姓聽聞渤海王搬遷入雒陽,皆十分情願的前去迎接。
而城門外,便是皇帝龍輦,劉協端坐其中,看似閉目養神,實則心神不寧,平日深居宮中,他不知外面情況,今日出迎渤海王,劉協這才知道,在這雒陽,最受百姓擁戴的,不是他,而是渤海王。
若連雒陽都是如此,那天下呢?
劉協不敢想象了。
原本以為劉擎是他的皇叔,是大大的忠臣,可如今看來,似乎也不簡單吶。
劉協隔著半透的紗帳,看了眼馬車前的三公,又看了看附近的尚書令和司隸校尉,以及更遠處一點的皇甫嵩和朱儁,複雜的念頭,在心中反覆拉扯。
而且一時難以抉擇,心中不由得煩躁起來,便問一旁的中常侍陳熙:“渤海王怎還不來?”
“陛下稍待,興許快了呢。”陳常侍看了一眼外面,輕輕回了一聲,似乎生怕被外面的人聽見,至於是誰,當然是暴脾氣的田豐。
陛下或許可以多說兩軍,他可不行,田豐會慣著劉協,可不會慣著他。
不過,如今等待時間已經接近一個時辰了,這也太久了一點,就算渤海王再功勳卓著,也不能讓天子等一個時辰那!
前面,一騎突然行來,後背小旗,是傳令兵,徑直跑到田豐面前,通報了說了一些什麼。
田豐旋即回身,對著帷帳稍稍拱手,道:“稟陛下,雒陽百姓過於熱情,將渤海王圍堵著水洩不通,便將其從東陽輔門擠進城中了。”
“什麼?”陳常侍突然出聲,這種行為對於天子而言,是大不敬,要治罪的。
但田豐只是抬眼看了他一眼,他便縮了回去,不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