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直起身子,笑容溫婉,也伸出了手。

“你好,我叫劉怡菲。”

她的目光在高媛媛俏麗的容顏上停了幾秒,不著痕跡地挺了挺胸脯。

好吧,還是稚嫩了些。

“你沒帶筆記本啊。”高媛媛看了看手裡空空如也的小丫頭,隨口道。

“我就隨便過來看看。”

她本來就是臨時起意,自然也就沒帶什麼東西。

說著,小丫頭探頭看了看對方手裡的筆記,好奇道:“你那個……能讓我看看嗎?”

“給。”她把筆記往前遞了遞。

小丫頭捧著這淡黃色的牛皮本,道了聲謝,捧著筆記本開始研讀。

高媛媛字跡很娟秀,行筆圓潤,僅看她的字跡,便能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個知性溫婉的少女形象。

她記錄地很細緻,除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外貌形象和當前應有的心理歷程之外,下面還細緻地描寫了培訓班每個學員所演繹的角色。

而在這其中,除了莊呈對每個人的點評之外,每一段表演之下還有這一大片的留白。

小丫頭看著那留白,顯得有些疑惑,手指情不自禁地捻起紙頁,遲疑了片刻,才道:“我能看看之前的嗎?”

“嗯。”高媛媛撫了撫鬢角垂落的碎髮,雙眼目視前方,輕聲允諾。

講臺上,莊呈皺著眉頭,不停點評著學員的表演。

在得到對方的同意之後,小丫頭便開始翻看起前幾天的筆記。

仍舊是同樣的格式,而在那留白上,卻寫滿了她自己對這個角色的研究。

僧人,情侶,朝拜者……

每一個的下面,都洋洋灑灑地寫滿了小字。

就像這名朝拜者,莊呈對飾演者的評價是沒有鮮明的性格特徵,表演僅僅是將“朝拜者”這個名詞所代表的動作模擬了一遍,而沒有突出這名朝拜者和其他同伴的不同。

而在評語下面,高媛媛便用淡藍色的圓珠筆寫道。

“她一步一叩地走在悠長的石階上,額間、膝蓋、小臂處佈滿了灰塵,風沙在她的臉上刻畫出歲月的痕跡。”

“也許是想著心中的佛,她的神色莊重,甚至有些麻木,眼裡除了堅定的信仰,還有抹不去的疲憊。”

“每次跪拜的時候,她總是會先彎下左腿。跪拜完之後,卻是先直起右腿。

左腿在每次彎曲的時候,嘴角都會不自覺地抿一下,彷彿在忍受著某種痛楚。”

“她的身形有些踉蹌,疲憊,飢餓,乾渴不停侵蝕著她的神經,卻無法磨滅她對佛的信仰。”

“每次抬起頭的時候,她的眼裡便有一尊佛。”

下面,甚至還再次用不同的筆記記錄著上述行為在表演時應注意的要點,從服裝、動作、眼神,到每一句臺詞的語氣。

每當看過一個人物的片段,便彷彿親身演繹過這段情景一般。

小丫頭看得有些痴了。

再往前翻,洋洋灑灑十幾頁,全都是相同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