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子很棒,他不想錯過,可如果這樣,就把這部戲的時間壓縮地很緊。

偏偏飾演招娣的章子儀是新人,雖說靈性足夠,但還是缺少打磨。

作為全劇的靈魂人物,章子儀身上的擔子很重,為了拍一個完美的鏡頭,經常一拍就是一整天,這麼來回拖著,到莊呈的時候擔子就更重了。

另一邊,莊呈壓了壓情緒,努力讓自己融入角色。

人逢喜事精神爽,在經歷過昨晚和小丫頭的那番事兒之後,莊呈的情緒要比平時飄許多,可這部戲他飾演的偏偏是個偏悲的角色,現在免不了有些跳脫。

隨著場務的打板聲響起,莊呈撩開厚重的門簾,整張臉瞬間繃緊,嘴唇抿起,全然是副古井無波的鎮定模樣。

作為家中獨子,父親沒了,他就是家裡的頂樑柱,所以莊呈此時絕對不能哭哭啼啼的,那就沒了形,跟實際情況不符。

但骨子裡的那股悲傷,還是要展現的。

黑白配色,不推近景,使得莊呈平時最擅長的眼神失去了效果。鏡頭推那麼遠,誰也不會看清你的眼神變化,現在唯一能用的,只有臺詞和肢體動作。

環視著四周熟悉的傢俱,莊呈手裡的簾子還沒放下,非常自然地開始呼喚自己的母親。

“媽……”

“媽我回來了。”

第一聲,莊呈的聲音放得比較低,帶著化不開的悲傷。

見沒人應答,莊呈聲音又大了些。

撩開東西兩屋的房門看了看,莊呈的聲音變得愈來愈嘹亮,腳下步伐也變得急促。

父親沒了,最傷心的,自然是母親。

正當他準備去外面找找的時候,門簾挑起,兩個老鄉走了進來。

“村長,夏大叔,我媽呢?”

聽到來人說母親在舊學校,旁邊有人陪著,莊呈這才稍微放下心,連忙招呼兩人入座。

撩開裡屋的簾子,莊呈把兩人迎進屋,示意對方坐在正對鏡頭的炕上。

在農村,沒人會在屋裡弄客廳,來了客,就坐在炕沿上,這也代表了農村人對你的歡迎。

老鄉沒演過戲,加上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對鏡頭有一絲畏懼。

開機前,估計是聽組裡人囑咐過不要看鏡頭,此時就坐在炕上,神情緊張,眼神也刻意地躲避著鏡頭的位置。

這可不行。

拍戲講究的是自然,不管太鬆還是太緊,呈現出來的效果都不大好,觀眾看著,也會有“一眼假”的感覺。

此時的老鄉就犯了初演者的通病——刻意躲避。

得把對方的注意力抓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