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第2/3頁)
章節報錯
《明史》中對這段歷史的描述是“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諸市。《太宗實錄》的描述是“執奸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至闕下。上數其罪,鹹伏辜遂戮於市。”
然而,不知道被紀狗改了多少的《太宗實錄》沒有提及方孝孺被誅滅十族的事情,連專門致力於抹黑大明的《明史》也同樣沒記載這事兒,成化年間宋端儀撰寫的《立齋閒錄》、《革除錄》等關於建文忠臣的書中,也只是寫道:“夷其族”卻沒有“滅十族”的說法。
《明史》還記載,方孝孺與其弟方孝友在南京被殺後,方孝孺的妻子鄭氏與四個兒子中的兩子方中憲、方中愈上吊自殺,兩個女兒也跳河自盡,但是這也不是被朱棣“夷族”,而是其妻女、兒子在丈夫被殺後殉節。
真正的大學生那是實打實的寶貝,屬於稀缺型的人力資源。
包括後世對本科遍地走、專科不如狗的調侃,其實也屬於是扯蛋中的扯蛋。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朱皇帝就會無限制的慣著這些生員們胡來。
眾所周知,生員這個群體是最為神奇的。
他們年輕,他們熱血,他們憤世疾俗,他們看不慣一切不平事。
但是他們最大的毛病就在於他們自以為很聰明,很容易被人忽悠。
他們在乎的只有他們心中認同的理想。
如果這個理想是對的倒也好說,可是如果是他們堅持的理想是錯的呢?
比如說那些舉著白紙喊口號的沙凋,比如說那些喊著人間煙火氣已經開始恢復的王八蛋——或許,煙火氣與煙火氣並不相通?
所以,讀書人的熱血在本質上就是一把雙刃劍,既容易傷敵,也容易傷己。
至於說真到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關頭,那些讀書人會不會因為失去血性而不敢站出來……
嶽武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人出身,教員在進入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之前有過半年當兵的經歷。
反倒是水太涼的錢謙益是東林學子出身,謀刺攝政王載灃未遂的汪兆銘是秀才出身。
別忘了,中原堂口還有句老話叫做: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踏馬是什麼狗屁道理!
朱勁松心中不爽,臉色自然也越來越冷:“他們願意來,朕難道還要攔著他們不成?難道你們就不想知道,他們到底想要幹什麼?”
這可是三千多進士!
可是殺掉三千生員可就是亙古未聞的大事兒了!
更關鍵的是,這三千進士還僅僅只是已經趕到宮外的,路上還有更多沒有趕過來的!
而且這些人的背後,那可就是幾千個家庭,隨隨便便又能牽扯到數萬人!
一想到幾千個讀書人及其背後的家庭或者說家族,曾誠就有一種天旋地轉的眩暈感。
天要塌了!
這也算是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畢竟一次革去幾千人的功名跟一次殺掉幾千進士的影響比起來,已經微小到連屁都算不上了!
然而朱皇帝卻呵的冷笑一聲,冷冷的盯著曾誠和劉鶴鳴道:“你們可知道,何謂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