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的太飽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PS:本章已修改完成,可以訂閱了。
事實證明,真正沒腦子的生員終究還是少數——除了一部分真沒腦子的蠢蛋跟著張希勁家的小犬衝出帳篷找死,剩下的生員們都從心的選擇了待在帳篷裡,直接第二天太陽高高升起之後才在禁衛軍士卒的喝令下走出了帳篷。
只是當這些生員們走出帳篷後,心裡卻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承天門外的廣場依舊乾淨整潔,如果不是地面還殘留著被凍成冰茬的水漬,如果不是空氣中還殘留著隱隱約約的血腥味兒,如果不是有幾個帳篷消失不見,如果不是哀嚎聲還回蕩在耳邊……
這些從了心的生員們很後悔——如果不是聽信了胡言和張希勁家小犬的瞎忽悠,自個兒現在應該是坐在學校的食堂裡,一邊看著手裡的聖賢書或者《大明報紙》,一邊吃著比外面正常價格便宜到幾乎免費的雞蛋、麵包、包子、饅頭、鹹菜、牛奶之類的早餐,又何至於像鵪鶉一樣擠在一起瑟瑟發抖?
尤其是對於那些家境相對貧寒的生員們來說,這種體會卻是更加明顯,畢竟大明的物價再怎麼便宜也需要花錢去買,而身為生員的他們享受著戶部的補貼,不僅能吃到比學校外面便宜近十倍的早餐,成績好一些的甚至還能拿到獎學金反過來幫襯家裡。
現在好了,不僅享受不到那些便宜到近乎免費的早晚,反而要餓著肚子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未來的命運更是未知!
中原堂口的某個知名墮落文人曾經說過,恐懼不一定是來自於火力不足,同樣也有可能來自於未知。
寒冷,腹中的飢餓以及對未來的擔憂,使得這些生員們開始不自覺的想要靠攏在一起,試圖抱團取暖——既是給身體取暖,同樣也是給膽子取暖。
然而禁衛軍計程車卒們卻並不打算給生員們抱團取暖的機會,直接命令一眾生員們站起了軍姿,靜靜的等候著朱勁松朱皇帝的到來。
……
朱勁松屈起手指,不斷的用中指敲擊著桌面,直到過了好一會兒才停下了敲擊桌子的動作,莫名其妙的問了一句:“昨晚鬧騰起來的生員有多少,又有多少生員老老實實的待在帳篷裡?”
柯志明微微躬身,拜道:“啟奏陛下,昨晚張希勁家的小犬張揚所在的帳篷率先發難,其後又有兩個帳篷裡的生員跟著衝了出來,算上張揚在內,共計有一百五十個生員選擇了衝擊禁衛軍,餘者皆在帳篷裡。”
聽到這個資料之後,朱皇帝也不禁感到一絲意外——這些生員們雖然不能說全都沒腦子吧,但是有腦子的應該也不多,畢竟真正有腦子的生員也不可能被胡聞洪和張希勁家的小犬忽悠來哭宮叩闕,如果胡聞洪和張希勁家的小犬再次忽悠一番,這些沒腦子的笨蛋說不定腦袋一熱就會跑去衝擊禁衛軍計程車卒或者直接逃跑,絕不可能老老實實的待在帳篷裡迎接天亮後的審判。
然而柯志明彙報上來的資料卻向朱皇帝證明了螻蟻尚且偷生的理論,順便也證明了真正沒腦子的生員才是少數。
微微搖頭笑了笑,朱皇帝乾脆又將目光投向了曾誠:“禮部可已經準備好了?”
曾誠躬身拜道:“啟奏陛下,禮部已經準備好了革除這些生員功名的文書,《大明報紙》也已經做好了刊印的準備。”
只是在說完之後,曾誠又忍不住有些遲疑。
革除生員的功名不算大事兒,但是革除幾千生員的功名就絕對算不上小事兒——幾千個生員,不僅僅只是牽扯到他們自己以及他們背後的家庭,更重要的是這些生員還牽扯到了大明的未來。
比如說,幾千個生員當中有多少人會成為皇家學院裡面的人才?有多少人會成為主政一方的官員?又有多少人會成為未來的豪商巨賈?
對於整個大明而言,缺少幾千個官老爺不算什麼大事兒,缺少幾千個豪賈巨賈也同樣不算什麼,畢竟大明的體量就擺在這兒,大明的生員基數就擺在這兒,隨時都能有人頂上空缺。
可是,缺少幾千個皇家學院需要的人才呢?
當初朱皇帝剛剛起兵時,從配置火藥再到打造燧發槍、手榴彈,這些事情都需要朱皇帝親自參與過問,直到從兗州的泉林行宮裡“聘請”了一些大匠之後,這些事情才慢慢的交由那些大匠們操作,朱皇帝也得以將精力放在編寫教材以及車翻大清等方面!
大明朝堂上才會有一個共識——所有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問題,但是人才無價!
也正是因為如此,此前口口聲聲要讓劉鶴鳴調兵進城剿殺那些生員的曾誠才會陷入糾結。
遲疑一番後,曾誠還是忍不住勸道:“陛下,要不然的話,還是直接處理那些豪商巨賈和鄉賢士紳吧,再給這些生員們一個機會?畢竟都是些讀過書的,其中也不乏能夠進入皇家學院的苗子……”
然而當曾誠的話音落下後,朱皇帝卻微微搖了搖頭,嘆道:“朕何嘗不想給他們一個機會?朕也確實能給他們機會,可是,如果讓他們成功了,誰又給那些百姓們機會?”
曾誠頓時語塞。
正如朱皇帝所言,如果他們成功了,誰又給那些百姓們機會?
別忘了,他們的出發點可不是為了百姓好,而是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為了能夠保持他們的超然地位,為了能更加方便他們欺壓百姓!
朱皇帝又接著說道:“如果今天鬧騰起來的是不識字的文盲,朕倒也不會太過在意,因為一個文盲所能造成的最大破壞無非就是匹夫一怒然後血濺五步,可是他們是生員,他們都是讀過書的,如果他們的心歪了,他們能夠造成的破壞將百倍、萬倍於同等數量的文盲,他們甚至能夠讓大明再一次陷入動亂。”
被朱皇帝這麼一說,曾誠也忍不住有些頭疼,心裡更是有些埋怨朱皇帝。
大明沒有文盲,因為從朱皇帝佔據了孟良崮之後就一直在推廣掃盲,其後一直堅持了二十多年,除去那些因為年齡太大而學不進去的,以及某些實在不開竊的榆木疙瘩以外,剩下的大明百姓都能識得三五百個字!
而更操蛋的是朱皇帝把早期火繩槍、燧發槍、手榴彈等等火器的製造方法都寫在了書裡,這些書又印了不知道多少份,隨便哪個縣城的圖書館裡都能看到!
也就是說,隨便哪個大明百姓只要願意潛下心來琢磨火器的製造,幾乎都能憑藉各地圖書館裡的知識手搓燧發槍、彈藥和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