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章已經修改完成,可以訂閱了!

無論是三皇五帝時期的官天下還是自夏而始的家天下,謀反從來都是重罪,尤其是經過北齊的《齊律》和過隋代《開皇律》、唐代《唐律疏議》的進一步修訂,謀反更是直接成為了十惡不赦的大罪之一。

所謂十惡不赦,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亂。

其中謀反和謀大逆、謀叛看上去很相似相近,實則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謀反指的是想要造反,而謀大逆則是指的毀壞皇室宗廟、陵墓和宮殿,謀叛指的是背叛朝廷。

而胡聞洪和張希勁這些人的行為,往大了說可以算得上是謀反,往小了說則是謀叛——無論是謀反還是謀叛,反正都是牽扯到全家全族死光光的大罪,倒也確實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朱皇帝又接著說道:“還有,讓錦衣衛和東廠都給朕好好的挖一挖,看看胡聞洪和張希勁的背後還有些什麼人,還有其他大學的那些生員們背後,也要仔細挖一挖,朕不相信,單憑兩個商賈就敢鬧出這麼大的動靜?”

當朱皇帝的話音落下後,曾誠頓時就坐不住了。

實話實說,單憑兩個商賈確實搞不出來這麼大的動靜——大明四十多所大學當中,除了京師有五所、南直隸有三所之外,其餘的基本上都是每個布政使司的省治有一所,想要搞定四十多所大學的生員,讓這麼多大學裡的生員們在約定好的同一天裡鬧騰起來,這事兒也確實不是區區幾個商賈就能搞定的。

問題是已經不能再接著往下深挖了!

四十餘所大學的生員,即便是每所大學的生員們的背後都只有一個胡聞洪再加上一個張希勁,這可就是八十家豪商巨賈!即便每個豪商巨賈的族人都只有一百人,這也是足有八千人的大案了!

而且這次被革除功名的那些生員僅京師就有三千多人,要是再算上其九族三代都不能為官、從軍的處罰,只怕又會牽扯到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掀起這麼大的動盪來,對於大明真就是好事兒?

而且這次朱皇帝他老人還有十分明顯的釣魚行為——那些豪商巨賈和鄉賢士紳們一直在努力往農會、地方官府甚至朝堂上摻沙子,這麼大的動靜即便能瞞過天下所有人,也根本不可能瞞過錦衣衛和東廠,然而朱皇帝他老人家卻硬是造反了放任他們胡來,一直等到胡言和張揚跳出來,帶著那些蠢蛋生員們哭宮叩闕了,朱皇帝才開始重手處置,這種行為不是釣魚是什麼?

行,你釣魚就釣魚吧,反正咱曾某人也早就聽到了一點兒風聲,也早就看穿了你老人家想要釣魚的心思,可是您老人家現在卻要藉著釣魚的機會直接把魚塘裡的水抽乾是什麼操作?

只是想著想著,曾誠卻忽然回過神來。

被朱皇帝給玩了!

這一次,不光是自己這個大明首輔,包括劉鶴鳴這個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包括大明整個朝堂以及地方官府的所有官老爺們,甚至於包括整個大明所有的鄉賢士紳和豪商巨賈們,都被朱皇帝給玩了!

其實朱皇帝的玩法還真就很簡單,就是先釣魚,再放水——其他人釣魚都是等魚兒咬鉤了之後溜魚、撈魚,而朱皇帝則是在魚兒咬鉤了之後直接把魚塘裡的水全部抽乾,因為朱皇帝不止要讓所有的魚兒都暴露在陽光下,他還要讓塘底的淤泥和雜草也暴露出來!

曾誠越想越是心驚。

大明朝廷有個戶部和工部,戶部和工部本身就已經掌握了許多事關民生的行當,而朱皇帝的內廷還有一個少府,大明隨便哪個行業裡也都有少府的影子,在大明朝廷看來,所謂的鄉賢士紳和豪商巨賈們其實屁都不是。

既然如此,胡聞洪和張希勁等一眾豪商巨賈們又憑什麼能折騰出這麼大的動靜?

很明顯,除了朱皇帝有意釣魚之外,更多的還是有來自於官府的暗中支援——這也就是所謂抽乾了水之後的雜草和淤泥!

朱皇帝真正的目標,從來都不是那些生員還有鄉賢士紳、豪商巨賈們,而是官老爺們!

只不過……這次涉及到的可不是一個兩個官老爺那麼簡單的事兒,也不是涉及到多少個貪官人頭落地的事兒,而是很有可能涉及到整個大明朝廷,甚至於連五軍都督府都難以倖免!

再聯想到此前朱皇帝忽然冊封皇長子為太子、皇次子遼王、皇三子為吳王的行為……

至於朱皇帝之前所說的什麼錦衣衛裡出了蛀蟲,什麼東廠也要好生整頓,估計也是魚餌!

想到這裡,已經被嚇到驚駭欲絕的曾誠當即忍不住噌的一下站起身來,向著朱皇帝正色拜道:“陛下三思!”

朱皇帝呵的笑了一聲道:“三思?曾卿讓朕三思什麼?”

被朱皇帝這麼一句,剛剛還憋了一肚子話想要勸諫的曾誠卻忽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說你朱皇帝釣魚是錯的?還是說伱朱皇帝釣魚是對的,但是不能想著抽水清塘?

怎麼說,都不對!

遲疑了好半天后,曾誠才吭吭哧哧的說道:“陛下,現在倭國那邊兒正在為了麻風病而頭疼,臣聽說光格賤仁與寬宮惠仁父子有將麻風病傳入大明的狼子野心,且大明正在奧斯曼用兵,再加上那些生員所牽連起來的大案……若是由錦衣衛和東廠一直追查下去,只怕會……只怕……”

只怕了半天,曾誠還沒敢直接說出江山動盪這四個字。

然而讓曾誠沒有想到的是,朱皇帝卻呵的笑了一聲,反問道:“只怕什麼?只怕江山動盪,處處烽煙?”

曾誠沉默了下來,然而朱皇帝的臉上卻掛起了一絲充滿嘲諷的笑容:“這天下是朕的,也是千千萬萬大明百姓的,朕要做的是為千千萬萬的大明百姓和他們的子孫後代謀福利,百姓會反對朕?只要百姓不反,那些鄉賢士紳、豪商巨賈,朕就是由得他們反,又能如何?”

眼看著曾誠和劉鶴鳴還是一副心驚膽戰的模樣,朱皇帝卻是乾脆搖了搖頭,說道:“你們也用不著擔驚受怕的,大不了就是再上一次孟良崮。”

曾誠鼓足了勇氣,反駁道:“陛下能再上孟良崮,可是天下百姓還願意跟著陛下再上孟良崮嗎?陛下是對的,但是百姓就一定會知道陛下是對的?或者說,陛下能再上一次孟良崮,天下百姓也願意跟隨陛下再上孟良崮,可是就算陛下再上一次孟良崮,難道就不會再出現類似的情況?”

這一回,反倒是朱皇帝沉默了下來,因為曾誠說的也是事實。

現在的大明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