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鳴也跟著拜道:“請陛下先查軍府!”

天地良心,曾誠讓朱皇帝先查軍府並不是讓朱皇帝先啃硬骨頭,劉鶴鳴讓朱皇帝先查軍府也並不是向以曾誠為首的文官集團低頭,而是兩人都希望朱皇帝能先把軍隊清理一遍,等把軍隊都收拾利索、在保證軍隊忠誠的情況下再清查地方上的農會。

然而讓曾誠和劉鶴鳴都沒有想到的是,朱皇帝居然笑著擺了擺手:“不必了,朕既然要查,就直接從朝廷和五軍都督府一起查,直接查到農會,查到一個處理一個,絕不姑息。”

曾誠和劉鶴鳴正打算再勸,朱皇帝卻冷笑道:“你們兩個回去後告訴他們,大明朝廷不要朕,朕就去孟良崮,要是孟良崮那邊也不要朕,朕就再上一次玉皇山!”

當朱皇帝的話音落下後,曾誠和劉鶴鳴忍不住對視一眼。

兩個人的心裡都很清楚,當朱皇帝說出來重上孟良崮的那一刻起,今天這事兒是徹底完犢子了,無論是誰牽扯到這場風波之中,最終的命運就只有掉腦袋一途,某些踩了線的倒黴蛋甚至有可能會被抄家滅族。

等曾誠和劉鶴鳴離開了乾清宮後,渾身充滿無力感的朱皇帝也一屁股癱坐在椅子上,心裡開始盤算起來。

曾誠和劉鶴鳴想到的那些問題,朱皇帝也同樣都想到了,朱皇帝也清楚一次處理近十萬人的大案到底會在大明掀起什麼樣兒的轟動——就算是有人站出來舉起反旗都毫不奇怪!

當然,如果單純的站在一個皇帝的角度來說,其實法不責眾是好事兒,任由某些人挖開堤壩其實也是好事兒——沒有苦的襯托,誰又能知道甜是什麼味道?

只不過,朱皇帝最終還是決定全部處理掉。

所謂的法不責眾,其實更像是洪水和堤壩的關係。

當洪水來臨的時候,任何人負責的堤壩都有潰堤的風險,只有嚴格落實責任到每一個人,才能督促著所有人都努力加固堤壩。

如果因為所謂的法不責眾就任由某些混賬勾結起來挖空堤壩?因為那些混賬王八蛋有家人所以就要放過他們?

這麼做的唯一結果就是被他們拖著所有人一起去死——今天拖著百姓,明天拖著官老爺們,後天是不是就拖到朱皇帝身上了?

低頭沉吟了半晌後,朱皇帝忽然抬起頭來,沉聲吩咐道:“從黑龍江那邊調索倫營上洛。”

一直站在朱皇帝身後的張德全當即便應了下來,心中卻也掀起了驚濤駭浪——大明諸多軍隊當中有兩支軍隊比較特殊,一支是駐紮在京城之外的第一軍,其下屬的三個步兵師中,第一師所有兵源全部來自於山東布政使司,再其下的第一團更是完全由寧陽縣的兵員組成,另外一支特殊的軍隊就是索倫營。

從名字上看,索倫營是一支營級的軍隊,然而在實際的編制上,索倫營卻是一個完整的師級編制,而且這支軍隊的所有兵員全部來自於索倫部,從頭到尾都是按照甲種山地師的標準裝備和訓練。

禁衛軍第一軍加上索倫營,雖然兵力上只有區區四萬多人,但是其作戰能力卻是大明所有軍隊當中最為頂尖的,光是一個師級的索倫營,就能硬剛一個滿編軍!

更重要的是,禁衛第一軍和和索倫營這兩支軍隊一直敬朱皇帝如神,從來都只聽從朱皇帝的調遣而根本不鳥其他人的命令,就連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劉鶴鳴都指揮不動他們!

朱皇帝抽調索倫營上洛這個舉動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所有人:有膽子你們就直接造反!

只是張德全剛剛把朱皇帝的旨意發出去,匆忙趕到宮裡的柯志明卻帶來了一個更壞的訊息:“國子監、京城大學的諸多生員,現在都聚集在宮外,要求陛下廢除太祖皇帝當初那條“惟生員不許建言”的禁令,許多在京的官員也牽涉其中!另外……”

眼看著柯志明有些遲疑,朱皇帝忍不住冷哼一聲道:“另外什麼?”

柯志明心中一顫,躬身道:“另外,那些生員還要求陛下恢復科舉!”

在聽到這個訊息後,朱皇帝頓時哈的笑了一聲,臉上的神色也逐漸變得猙獰起來。

儘管朱皇帝一直在努力改變,然而大明終究還是沒能徹底擺脫掉封建王朝的某些特徵。

或者說,有些封建王朝的殘餘特徵是朱皇帝特意留下來的。

比如說民拜官——百姓平時見到官老爺們拱手行禮即可,可是一旦開堂問案,百姓就該對官老爺們施以揖禮。

再比如說剝皮實草以及牽連家人乃至於族人的刑罰——既然受了百姓的揖禮,那就該做好好貪汙六十兩銀子要被剝皮實草的心理準備。

當然還有一條,那就是朱重八當年“軍民一切利病、並不許生員建言——果有一切軍民利病之事、許當該有司、在野賢人、有志壯士、質樸農夫、商賈技藝、皆可言之。諸人毋得阻當,惟生員不許”的規定被朱皇帝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沒錯,大明可以允許農民對朝政指指點點,可以允許其他任何人對朝政指指點點甚至可以讓他們在報紙上釋出文章指點朝政,但是唯獨不允許“生員”這個群體指點朝政。

所謂“生員”,就是指從縣學一直到大學的所有讀書人——大明強制要求所有孩童必須接受完整的社學和縣學教育,但是到了府學和大學就不是強制性的了,因為大明也拿不出那麼多錢。

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很神奇的現象,大街上隨便抓個人問一句可能都是縣學畢業,但是真正讀完府學甚至只是讀過府學的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夠讀到大學、讀完大學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也就是說,按照之前大明或者大清的標準來看,現在的大明可能會有上億的秀才,但是舉人老爺和進士老爺卻依舊是稀罕物。

民間也同樣預設那些在大學讀書的讀書人等同於進士老爺,雖然隨著數量的增多而略有氾濫的趨勢,但是再怎麼氾濫,進士老爺的地位卻還是隱隱要高人一等。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