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扯蛋中的扯蛋(第1/2頁)
章節報錯
光格賤仁傻傻的坐在王位上,心頭就好像被幾萬頭羊駝踐踏過一般凌亂,而石川井陰和藤堂高義等一眾藩主們望向光格賤仁的目光則像是在看智障一樣。
這是什麼?
這就是廢物啊,吃屎都踏馬趕不上熱乎的!
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什麼應對之法,石川井陰乾脆向著光格賤仁躬身拜道:“敢問陛下,鳥取藩……”
光格賤仁好像被忽然驚醒,哦哦兩聲後望著在場的一眾藩主們問道:“不知諸卿可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隨著光格賤仁的話音落下,在場的一眾藩主、大名們紛紛擺出眼觀鼻、鼻觀心的模樣,根本沒人回答光格賤仁的問題。
這跟說好的劇本不一樣!
或者說,倭國朝廷現在所面對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如何解決麻風病人的問題,而是該如何應對從幕府那邊湧來的大量平民病患。
吃什麼?
喝什麼?
住什麼?
德川家齊那個王八犢子既然敢驅趕鳥取藩附近的麻風病患到鳥取藩,就意味著他敢驅趕更多藩地的平民病患到親近朝廷的藩地。
當大量的平民病患湧入親近朝廷的藩地,隨之而來的便是巨大的糧食缺口、藥材缺口以及安全方面的隱患。
越想越氣,光格賤仁的心裡卻是恨不得馬上弄死德川家齊那個王八犢子——這是典型的走了倭國朝廷的路,讓朝廷無路可走啊混蛋!
光格賤仁掃視了成場的藩主、大名們一眼,陰沉著臉道:“事已至此,諸卿難道就沒有什麼解決辦法麼?若如此,朝廷豈不是不戰而敗,幕府不戰而勝?”
石川井陰和藤堂高義悄然對視一眼,微微躬身拜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德川氏既然已經先行此招,則鳥取諸藩必不可再用同樣的招數。“
光格賤仁心道這踏馬不是廢話嘛——德川家齊既然搶先動手,朝廷自然不可能再用同樣的招數,要不然那些平民會怎麼看?武士們會怎麼看?大明駐倭國的大使會怎麼看?大明皇帝會怎麼看?
石川井陰卻又接著說道:“臣以為,與其被動應對,倒不如……倒不如主動接納幕府那邊的平民病患?”
石川井陰的話音剛剛落下,在場的一眾藩主、大名們頓時炸開了鍋,就連剛剛跟石川井陰站在一條線上的藤堂高義也急眼了:“嘎巴!石川君,你是不是喝酒喝壞了腦子?”
鳥取藩池田家扛把子池田義男更是陰陽怪氣的說道:“如果石川君願意接收幕府那邊的平民病患,我們鳥取藩不光可以支援你一批藥品和醫者,甚至可以把鳥取藩的病患一起送給你。”
其他一眾藩主、大名們也紛紛把矛頭對準了石川井陰。
反倒是光格賤仁猛的一拍桌子,喝道:“都安靜!石川君,伱繼續說下去?”
石川井陰哈依一聲應了,又接著說道:“陛下,麻風病的傳染性確實很強,對於諸藩的影響也確實很大,但是麻風病並不足以致死——我們接收到的平民越多,幕府那邊兒的平民就會越少,一個藩兩個藩的可能還沒什麼,可是當整個倭國的麻風病人都被江戶幕府驅趕到朝廷治下,當整個倭國的麻風病人都知道跟著朝廷走能活命,那麼,我們是否能治好麻風病就都已經無所謂,在整個倭國都與幕府離心離德的前提下,哪怕是明國皇帝也不得不考慮,把倭國交給一個不在乎平民死活的幕府這種事情究竟是對是錯?”
光格賤仁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池田義男卻冷哼一聲道:“石川君說的對,但是請石川君告訴我,我們拿什麼去養那麼多的平民?朝廷現在能夠拿出那麼多的糧食嗎?”
石川井陰頓時有些傻眼,就連剛剛若有所思的光格賤仁也不思了——正如池田義男所言,想要透過收容幕府那邊的麻風病人來打擊幕府倒是容易,但是那些被趕出幕府地盤的麻風病人吃什麼?喝什麼?德川家齊可不會好心給他們安排吃喝!
暗自琢磨一番後,光格賤仁卻是咬牙切齒的說道:“糧食的事兒,朕會想辦法解決,你們只需要做好那些麻風病人的收治便好。”
池田義男頓時大驚,拜道:“天皇陛下三思!縱然能夠解決那些麻風病人吃喝的問題,可是誰又能保證那些平民當中沒有德川家齊派過來搗亂的人?哪怕是一萬個人裡有一個人是鐵了心要給朝廷添亂,諸藩封鎖麻風病人的計劃就會遭到極大的破壞!”
藤堂高義也跟著拜道:“天皇陛下三思!正所謂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如果不加分辨就接收幕府那邊的麻風病人,那麼德川逆賊只需要往其中派遣幾個死士,朝廷便再也無法管住那些麻風病人,後續必成禍害!”
勸過光格賤仁,藤堂高義又望著石川井陰道:“石川君!你的辦法確實是個好辦法,但是我們的糧食缺口實在太大了,大到根本無法填滿,我們根本無法接收那麼多的麻風病人!”
石川井陰的臉色陰晴不定,遲疑了好一會兒後卻也只能無奈的嘆了一聲,望著光格賤仁拜道:“啟奏陛下,是臣想的太過簡單了,還請陛下三思。”
然而讓石川井陰和藤堂高義等人沒想到的是,光格賤仁居然笑著擺了擺手:“不,這事兒是我們想的太過複雜了。”
眼看著石川井陰和藤堂高義等一眾藩主、大名們都是一臉懵逼的模樣,光格賤仁便又接著說道:“如果由朝廷接手幕府那邊被驅趕過來的平民病患,那麼糧食、藥品、醫者等方面的缺口足以壓垮朝廷,可是,如果由大明來接手那些病患呢?別說只是區區幾個藩地,就算是整個倭國的所有病患全都加在一起,也未必會對大明構成什麼壓力吧?”
被光格賤仁這麼一說,在場的一眾藩主、大名們頓時更加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