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你丫自己焚著玩吧!(第1/2頁)
章節報錯
身為奧斯曼的大維齊爾,蘇萊曼也算是見過世面的,用中堂堂口某地方的方言來說就是見過大蛇拉屎。
但是從離開託普卡帕宮殿到大明租界這段路上的見聞,再到真正踏入租界之後的所見所聞,卻在不停的摧殘著蘇萊曼的自信。
租界之外,大量的奧斯曼貴族、大臣以及平民都在想辦法逃出伊斯坦布林城,某些自覺活不下去也逃不出去的奧斯曼乾脆抱著死前瘋狂一把的想法開始了燒殺擄掠,就連伊斯坦布林城的城防軍也已經呈現出混亂的苗頭。
反觀明國在奧斯曼的租界,租界外圍已經架起了沙袋和拒馬,大量的明國青壯卻是三五成群的不停巡邏,這些青壯手中端著擊發槍,胸前掛著手榴彈腰間還懸著刀,身上披著甲冑,裝備甚至比奧斯曼禁衛軍還要精良。
當蘇萊曼真正踏入盤界的地盤之後,入眼處更是一片歌舞昇平,那些明國人的店鋪該怎麼做生意的還是怎麼做生意,大量的法蘭西商人也穿梭其中,似乎沒人在乎明國跟奧斯曼已經在事實上開片?
然而,真正讓蘇萊曼感到絕望的還是明國駐奧斯曼大使館門前站立的那些守衛。
剛剛在外圍巡邏的那些青壯們所裝備的軍械就已經比奧斯曼禁衛軍還要精良,可眼前這些明國士兵的裝備卻根本不能用更加精良來形容,而是根本看不懂!
外圍青壯們攜帶的手榴彈是跟奧斯曼禁衛軍同款的木柄鐵殼手榴彈,都是用布袋懸掛在胸前,而眼前這些明國士兵的身上卻根本沒有裝手榴彈的布袋,一顆顆看上去跟香瓜差不多的鐵疙瘩就直接掛上身上。
外圍青壯們攜帶的是擊發槍,因為要攜帶大量子彈的原因,所以這些青壯們的身上還有著裝子彈的布袋,而眼前這些明國士兵的身上卻沒有類似的布袋,而且連手中的火槍也跟那些青壯們所持的火槍大不相同。
更讓蘇萊曼想不通的是,外圍的那些青壯好歹還穿著盔甲,可是眼前這些明國士兵除了腦袋頂上還戴著圓圓厚厚的帽子,身上卻絲毫沒有盔甲的影子,反而都穿著以沙漠色為主,再輔以各種色塊的衣服,腰間沒有懸掛腰刀,腳下穿的也更像是靴子而不是鞋子,手上還戴著厚厚的手套?
總之,這些守衛跟蘇萊曼印象中的軍隊完全不同。
如果單純的從表面上的裝備來看,蘇萊曼覺得這些守衛肯定不如外圍巡邏的那些青壯,甚至都比不上奧斯曼禁衛軍。
可是從穆卡拉港傳回的訊息來判斷……
蘇萊曼心中剛剛生起的一絲輕視又迅速消散,老老實實的讓人送上了拜貼,並且在見到徐鴻的第一時間就按照之前跟穆斯塔法帕夏商量好的那一套開始哭訴:“您久在伊斯坦布林,想必是知道那些禁衛軍的,他們向來膽大包天,根本就不把素丹和哈里發當回事兒。”
“您也應該知道,我們奧斯曼素丹乃至於整個奧斯曼朝堂都是極為尊敬明國大皇帝的,就連我們的先賢也曾經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這次的所有誤會,全都是因為那些禁衛軍而起,連我們的哈里發,奧斯曼素丹已經因此而身亡,哈里發世系也因此而絕嗣。”
“我們可以接受明國大皇帝的一切處罰,同時,我們希望明國大皇帝可以為奧斯曼挑選一位新的素丹、哈里發,只求明國大皇帝可以原諒奧斯曼。”
“如果明國大皇帝還不能消消氣,那就讓他懲罰我們奧斯曼朝堂上的人吧,求他能夠放過奧斯曼的平民,可以嗎?”
“為此,我們願意派人護送明國在租界內的所有人離開伊斯坦布林,前往穆卡拉跟明國大皇帝和明國軍隊匯合,以表明我們奧斯曼的態度。”
壓力一下子就轉移到徐鴻的身上了。
答應蘇萊曼的請求,就意味著這些大明商人得離開伊斯坦布林,在奧斯曼軍隊的護送下前往穆卡拉港,而奧斯曼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多半會派人去求見朱皇帝並且討饒乞降。
如果不答應蘇萊曼的請求……儘管蘇萊曼沒有直說,但是徐鴻的心裡很清楚,不答應就意味著奧斯曼很有可能跟伊斯坦布林城中的所有租界來個魚死網破。
更有甚者,奧斯曼還很有可能把所有的髒水都潑到大明的身上——瞧啊,正是因為大明太過於咄咄逼人,所以我們才不得不跟明國魚死網破,你們全都是受了明國人的牽連,反正我們奧斯曼是完蛋了,你們有仇請找明國人去報!
一時之間,徐鴻反而有種進退維谷的感覺。
真開片,徐鴻不怕,租界裡的這些明國商人也同樣不怕。
哪怕是奧斯曼現在就能拉著英格蘭、沙鵝、哈布斯堡家族和傻賊等一眾國家下場,組團來跟大明開片,大明也不見得會怕了他們。
關鍵是到底開不開片,這事兒可不是由徐鴻一個大使說了就能算的——向大明皇帝所在艦隊發射炮彈這事兒是奧斯曼禁衛軍惹出來的沒錯,但是大明會怎麼應對這件事情?
雖說徹底滅了奧斯曼是應有之意,放過奧斯曼才不正常,可是徐鴻也知道蘇萊曼說的大部分都是事實,包括奧斯曼禁衛軍不把素丹當回事兒,動不動就搞叛亂,包括奧斯曼現在根本就沒有想跟大明開片的想法,這些都是事實。
如果放過奧斯曼,這事兒倒也說的過去。
尤其是蘇萊曼已經明確表態,希望由大明皇帝來決定奧斯曼的素丹、哈里發人選。
其中幾分真情幾分假意不太好說,但是這姿態無疑是做足了的。
心裡越想就越糾結,再一看已經定下心來慢慢喝茶的蘇萊曼,徐鴻更是恨的牙根癢癢。
而跟徐鴻比起來,蘇萊曼現在可就淡定的很了。
伊斯坦布林城發生動盪算得了什麼,區區一些學生鬧事又算得了什麼,只要能夠把壓力轉移到明國人的身上,給奧斯曼爭取到一線生機……
蘇萊曼眼中精光一閃,又接著哭訴道:“徐大使有所不知,自從禁衛軍冒犯了大明皇帝之後,伊斯坦布林城中便已經有動盪不安的苗頭,許多平民生怕明國大皇帝怪罪,都在拖家帶口的逃竄,更有許多學生走上街頭,歷數禁衛軍之罪狀,要求穆斯塔法帕夏嚴徵那些冒犯明國大皇帝的禁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