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國富民強?民富國強?(第1/3頁)
章節報錯
或許因為很多大老都是出身草莽,後來跟著朱勁松造反之後才一步步的成為了大老,所以大明朝堂上的這些大老們從來就不知道“和氣”這兩個字是怎麼寫的。
尤其是像現在一樣涉及到一大筆預算的時候,這些大老們沒有直接開口罵娘或者直接動手就已經算是剋制了。
然而讓所有大老們都沒有想到的是,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居然也會親自下場:“從掃盲上節省出來的預算,既不給你們工部,也不給交通部,更不會禮部,朕另有安排。”
戶部扛把子劉懷文當即就緊張起來了:“陛下要那麼一大筆預算想要幹什麼?又準備去砸誰家的場子?”
被劉懷文這麼一說,曾誠等一眾大老們頓時也緊張起來了,而劉鶴鳴等一眾五軍都督府的大老們則是激動了起來。
想當初,大清是恨不得天底下的老百姓都當睜眼瞎才好,所以在推廣社學和教育方面從來都是能省則省,中原堂口的識字率直接降低到百分之一的離譜程度。
想要讓識字率從百分之百降到零很容易,想要從零到一就很難。
自從當初佔據了孟良崮開始,朱勁松就指示當時的大管家劉懷文拿錢出來做掃盲,等到了徹底幹掉了大清,重新建立起大明之後,每年在掃盲方面所支出的經費就更高了。
多了不用說,起碼用來砸場子是完全能夠砸掉類似緬甸、交趾或者倭奴這種小國的。
也正是因為節省出來的這筆經費高到可以用來砸一個小國的場子,所以劉懷文和曾誠等一眾文官大老們才會緊張,劉鶴鳴等軍府的大老才會激動。
然而朱勁松接下來的話卻是讓所有文官大老們長舒一口氣,讓劉鶴鳴等一眾軍府大老們大失所望。
“朕之前就已經說過了,咱們大明的丁口數量太少,現在能穩固好現有的疆域就已經是好事兒,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再跑出去砸誰家的場子。”
朱勁松曲起手指,一邊慢慢的敲著桌子一邊說道:“節省出來的這筆預算,朕打算將之投入到那些山區以及西邊兒——雖說歐羅巴的蠻子們把咱們大明當成了天堂,可是,咱們大明難道就沒有窮地方了?”
曾誠和劉鶴鳴等一眾大老們頓時沉默了下來。
身為大明朝堂上最頂尖的大老,曾誠等一眾大老們的心裡卻是十清楚,大明現在不僅有窮的地方,而且有些地方特別窮。
這種情況其實很操蛋。
大明現在缺不缺土地?
絕對不缺。
不說晉王朱三順所在的新秦州封地和秦王朱二旦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封地,就算是交趾布政使司和緬甸布政使司那邊兒也有大量的荒地等著人去耕種。
更別說還有舊港布政使司、蘭芳布政使司,還有很快就能徹底拿下的天竺。
這麼多的地盤,辣麼多的荒地,就算把大明現在的四億人口全部平分到這些地盤上面,也照樣會有一大堆的荒地。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明還有窮地方的說法簡直就像是個笑話。
實際上呢?
大明還真就有很多地方處於貧窮狀態,甚至可以說是貧困狀態——人均年收入不足六百龍元的算貧困,人均年收入不足一千龍元的算貧窮。
年收入六百龍元這個標準雖說放到小破球其他國家上面已經算是妥妥的高收入,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大戶人家,可是這不得看跟誰比嗎?
跟京城或者沿海的那些布政使司人均一千五甚至接近兩千的年收入比起來,人均年收入不足六百當然只能算得上是貧困。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發展經濟,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搞港口開發之類的。
比如說山區,比如說草原。
把所有百姓都遷往富裕地區是不現實的。
比如說百姓是否有故土難離的心態,又比如說那些富裕地區能否承載這麼多的百姓。
即便是不考慮這些因素,也不考慮遷移百姓要支出多少預算,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跟曾誠等一眾大老們也不可能直接採取直接遷移這種近乎於一刀切的處理方式——真要是這麼搞,大明得有差不多一半的土地被荒廢下來。
朱勁松又接著說道:“朕以前就曾經說過,要想富,先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