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讓勳貴以及民間的資本都參與進來,朱勁松的心裡也不是那麼樂意。

魯樹人曾經說過,大家夥兒都窮的時候還能湊在一塊兒窮樂呵,可要是其中有一個先富起來的,就很容易出現諸如鼻孔裡看人以及紅眼病等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

琢磨了半晌也沒琢磨出個所以然來,朱勁松乾脆敲了敲桌子,對曾誠等一眾大老們問道:“諸卿以為,海運之事是否允許那些鄉賢紳士們參與進來?還有這滿朝的勳貴,他們呢?”

劉懷文當即就站出來表態:“啟奏陛下,臣以為讓民間的鄉賢士紳和勳貴們參與進來倒沒什麼,但是必須得重稅,要不然這不就成了白讓他們撿錢嘛。”

曾誠忍不住瞪了劉懷文一眼,反問道:“莫非劉部堂又忘了柳大善人之事?”

“民間這些鄉賢士紳們,本輔不否認他們當中也有良善人家,可是同樣無法否認的則是這些人當中也不乏柳大善人一般的敗類。”

“若是讓這些人參與到海運當中,萬一有哪個喪心病狂的混賬膽子上長毛,把咱們大明的那些書籍帶到海外,你劉部堂能不能擔的起這個責任?”

劉懷文一愣,繼而反駁道:“我劉懷文當然擔不起這個責任,可是你曾閣老也未免有因噎廢食之嫌吧?”

“正如你所言,這些人裡面肯定會有一些像柳大善人一般的敗類,可是你曾閣老也得知道,咱們大明現在到底有多少用錢的地方。”

“這麼說吧,大明未來五年要修建的鐵路和電報線路,所需要花費的銀兩絕不在萬萬兩之下——是白銀萬萬兩,可不是一億大明寶鈔。”

“展開海運,算得上是開源的手段之一,若是能夠允許民間參與進來,咱們就不僅僅只是賺海運的錢,同時還能再收一大筆的稅,而且不光是那些海商的稅,同樣還有那些因為海運增加而增產的工坊。”

“若是禁止民間和勳貴們參與進來,海運之事固然要穩妥一些,然則海運發展的速度也必然會變慢,國庫的收入也必然會受到影響,進而使得鐵路修建跟電報線路鋪設的速度變緩。”

曾誠冷哼一聲道:“這是今天想起來海運的事兒了,之前沒有想起來的時候,不一樣修了鐵路和電報?”

劉懷文當即就被氣笑了:“用一萬兩銀子修鐵路,跟用十萬兩銀子修鐵路,那能一樣?一萬兩銀子修鐵路,你最多也就是選擇一條線路開始動工,而有十萬兩銀子,你就能同時選擇十條線路。”

工部扛把子宋玉成忽然開口道:“其實吧,他們就算是把《天工開物》和《火器圖說》之類的書籍帶出大明,其實對咱們大明也沒什麼影響。”

曾誠反問道:“什麼叫做沒有影響?”

宋玉成道:“像《天工開物》和《火器圖說》這些書籍,裡面只是寫到了火繩槍,而咱們大明卻已經開始換裝銅後裝擊發槍,徹底廢棄了通條。”

“曾閣老可不要小看這一根小小的通條,整個小破球上能夠自己生產通條並且供應軍隊的,滿打滿算也只有那麼幾家,就算他們得到了這些書籍,能夠自己生產通條了,也沒辦法研究明白擊發槍。”

朱勁松心道這多稀奇啊,後世還有一大堆的國家造不出自己的子彈,只能靠花錢買——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幾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學科,想要把這些書裡的內容轉化成可以使用的成果……

即便是排除掉學習大明語言和文字的困難,需要的時間也絕不止一年兩年。

如果再暗黑一些,那就完全可以等這些蠻子們研究的差不多了,再把略微比他們先進一代的技術和學問扔出去,讓他們繼續低下頭來研究技術和學問,徹底廢掉他們自力更生的可能性。

所以吧,讓蠻子們拿到《天工開物》跟《火器圖說》之類的書籍可以說是各有利弊,只是其中的利比較大,弊又比較小。

想到這裡,朱勁松乾脆曲指敲了敲舊子,說道:“海運這事兒,曾卿回頭跟眾位部堂都好好商量商量,看怎麼辦才比較好一些,至於像《天工開物》跟《火器圖說》之類的書籍,也可以試著稍微放開一些。”

“不過,這些書籍可以由朝廷拿來跟那些蠻子們交換一些好處,卻不能憑白的讓這些混賬東西們拿去當投名狀。”

眼看著曾誠還想再勸,朱勁松乾脆擺了擺手,說道:“咱們大明現在已經淘汰了燧發槍和孟良崮彈版本的擊發槍,這種技術就算讓蠻子們得到了也沒什麼——實際上,蠻子們自己也不是造不出燧發槍和擊發槍,只是現在他們自己造也沒有買大明的便宜,所以他們才不造。”

“把這幾本書給他們,讓他們掌握製造燧發槍和擊發槍的技術,也好讓他們的心裡有個底。”

“朕打算以後把落後一兩代的技術多賣一些——當然,蠻子們沒有的咱們就絕對不能賣,蠻子們有了的咱們就低價賣給他們,徹底毀了他們的研發能力。”

聽到這裡,曾誠等一眾大老們卻是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瞧瞧,大家夥兒只是想著怎麼賺蠻子們的錢,陛下他老人家直接就想著怎麼斷了蠻子們的根!

等曾誠等人應下來並且告辭離開後,朱勁松才又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柯志明:“吩咐下去,讓人多多關注錢老爺、李老爺、張老爺他們留下的那些後手。

“倘若這些人願意繼續留在大明,那就暫且不去管他們,若是這些人的心裡依舊有其他的想法甚至想要帶著咱們大明的書籍出海,那就等他們出海之外處理掉。”

讓那些蠻子們有機會拿到大明的書籍,跟這些混賬東西們把大明的書籍送給蠻子們,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屬於主動坑蠻子,其中還有大量的得益可以交換,而後者則是拿著大明的東西去當投名狀,純純的噁心人。

柯志明的心裡當然也明白這一點,當即便躬身應道:“是,臣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