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這真不是錢的事兒!(第1/2頁)
章節報錯
幸虧這一次朕去了天竺?
聽到朱勁松這般不要臉的說法,曾誠等一眾大佬們的心裡就像被被幾萬頭羊駝踐踏過一般凌亂。
身為堂堂的大明皇帝,扔下一大堆國事和後宮不管,帶著五軍都督府的一眾殺胚們跑到天竺那邊去浪了一圈,回來還得說幸虧你去了天竺,那咱們倒是想要問問您老人家,您, 還要臉嗎?
就在曾誠等一眾大佬們暗自腹誹的時候,朱勁松卻吩咐柯志明把舊港和蘭芳那邊的事情說了一遍——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在舊港和蘭芳那邊,無論是得到情報還是調動物資的速度,都遠比曾誠等一眾大佬們知道的要早上許多。
而在柯志明把舊港和蘭芳的事情大概說了一遍之後,曾誠等曾誠等一眾大佬們也忍不住一陣後怕。
跟歐羅巴的蠻子們把黑死病跟洗澡掛鉤的態度不一樣,中原堂自古以來就極其重視疫病, 曹植在《說疫氣》中就有關於瘟疫的描寫“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或闔門而殪, 或覆族而喪。”
如果說曹植處在的年代離著大明比較久遠,那麼再近一些的明末大鼠疫也足以稱得上是一個足夠沉重的教訓——大鼠疫開始於崇禎六年,地點是山西,崇禎十四年傳到河北,並隨著李自成的軍隊傳到更多的地區,崇禎十四年傳到京城,使得“街坊間小兒為之絕影,有棺、無棺,九門計數已二十餘萬”,當狗成子兵帶兵攻到京城的時候,他面對的已經是一座“人鬼錯雜,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在此之前,大明的國勢雖然已經到了左支右絀的地步,但是整個朝堂上依舊還能抱著“全遼可復”的態度與決心,官兵對狗成子也能保持一定的攻勢, 局勢的徹底糜爛恰恰是在這場大鼠疫之後,建虜也因之撿了天大的便宜。
所以,面對疫病, 無論是因為自然因素而產生的還是人為的,曾誠等一眾大佬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將之徹底撲滅。
然而比較操蛋的就是,蘭芳和舊港距離中原本土有一定的距離,哪怕有駐紮在蘭芳和舊港的軍隊,軍隊和官府也有應對的預桉,恐怕也沒辦法在蠻子們大規模拋屍的情況下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如果再讓疫病蔓延開來,等蘭芳和舊港的訊息傳到中原堂口,再等朝廷上做出反應,可能舊港和蘭芳那邊的局勢已經徹底失控。
曾誠等一眾大佬們的心裡很清楚,如果……如果說調集了軍隊進入蘭芳和舊港還不能解決,局面徹底失控且無法挽回,那就只能徹底封死舊港和蘭芳,從而保證舊港和蘭芳的疫病不會傳播到中原本土。
這種破事兒,在古代的歷史上已經發生了很多次————如果讓疫病從蘭芳和舊港傳入中原堂口,依照中原堂口的人口數量,鬼知道最後會變異成什麼玩意。
包括歷史上那些自己消失的疫病,幾乎有一個算一個, 都因為死的人足夠多,造成了大量的人口真空從而失去了傳播條件才自然消失,極少極少是因為疫病變異的溫和可控或者說有什麼治療手段才消失的。
鼠疫和天花,幾乎就是兩個最直接的例子。
萬幸的是,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恰好就在蘭芳和舊港附近,可以不必等待朝堂上的決斷就直接乾綱獨斷,第一時間就從交趾和暹羅、象林、雲廣等地源源不斷的調集大夫和藥材等資源,從而將蘭芳和舊港的疫病直接堵死,那些蠻子們也沒能掀起什麼風浪。
只是曾誠等一眾大佬們還沒來得及慶幸多長時間,朱勁松又接著說道:“這次倒還好一些,朕當時恰好就是舊港和蘭芳那邊,可是下一次呢?如果朕恰好沒在那裡呢?”
被朱勁松這麼一說,曾誠等人剛剛好看幾分的臉色瞬間又變得難看起來。
確實像朱勁松說的那樣兒,以那些蠻子們的瘋狂程度來看,如果這一次不是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恰好在舊港和蘭芳那邊,就算舊港和蘭芳那邊就算能擺平這次的疫情也絕對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別的不用多說,大明國庫肯定是要狠狠放幾碗血出去。
只是一想到這裡,曾誠等一眾大佬們的心裡有多少有些不爽——如果不是你朱皇帝想要釣魚,特意要求駐紮舊港和蘭芳的軍隊緩一緩,只怕在蠻子們搞出事情之前就已經把蠻子們解決掉了,最起碼也不會讓蠻子們有機會玩拋屍投毒戰術。
所以,你這個大明皇帝難道就沒有一丁點兒的責任?
沉默了半晌之後,曾誠才開口道:“啟奏陛下,臣以為,以後若是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當地的駐軍以及衛所應該在第一時間出動,該殺的殺,該抓的抓,絕不能給蠻子們挖屍拋屍的機會。”
朱勁松的臉色當即就黑了下來。
啥意思?合著朕想釣個魚還釣出毛病來了是吧?
可是轉念一想,朱勁松又覺得確實是自個兒的毛病。
如果這一次不是自己想要在舊港和蘭芳釣魚,想要一次多招募一些勞工回來,駐紮在蘭芳和舊港的軍隊也確實早就已經把問題解決掉了。
一想到這裡,朱勁松心裡就更不爽了,而朱勁爽一旦不爽,自然就會讓曾誠等一眾大佬們更加不爽。
朱勁松冷哼一聲道:“大明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有駐紮的軍隊,若是歐羅巴或者傻賊鷹那邊的一眾蠻子小國出了疫病,恰好又被哪個不知死的把疫病帶到了大明,那豈不成了天大的禍害?”
“別的不說,就說那殷地安,那裡原本的土著除了被傻賊鷹那些盎格魯撒克遜強盜的後代剝了頭皮的那些,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那些盎格魯撒克遜強盜們帶去的疫病給禍害死的。”
“某些疫病,對於那些盎格魯撒克遜的強盜們來說可能算不上什麼病,但是對於那些殷地安的土著來說卻足以致命。”
被朱勁松這麼一說,曾誠等一眾大佬們的臉色也變得不好看了。
直到過了好半晌後,曾誠才斟酌著說道:“既然如此,就該讓大明的醫者和醫館變得更多起來,只有醫者和醫館變得多了,以後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才能更容易解決。”
朱勁松嗯了一聲道:“這倒也算是個法子。”
“目前來看,大明平均每三千個百姓才有一個醫生,雖說比歐羅巴那些蠻子們根本就沒幾個醫生的情況中要好很多,但是真到了要命的時候,這個數量甚至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