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皇權不下鄉?(第2/2頁)
章節報錯
皇上路過寧都州下面的瑞金縣,結果遇到兩個村子械鬥——或者用打仗這個詞更為合適一樣,這事兒落到瑞金知縣和寧都知州、江西布政使的耳朵裡,三人差點兒就被嚇尿,當下也顧不得別的了,一路上幾乎是連滾帶爬的趕了過來,哪怕是晚上打著火把都要趕夜路。
等到三人趕過來之後,朱勁松也沒給三人好臉色:“朝廷早就說要收繳民間持有的火炮和手榴彈,結果你們就是這麼辦的事兒!八門火炮!八門火炮,幾乎都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了!”
“還有,興平村和興安村這事兒,是朕恰好碰上了,可是朕沒碰的,或者朕不知道的地方,究竟還藏了多少火炮和手榴彈?”
江西布政使悄然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躬身拜道:“聖上息怒,臣這就讓人再去查,發現一起就收繳一起,保證不會再有人能私藏這些東西!”
朱勁松冷哼一聲,又接著說道:“興平村和興安村的事兒,你覺得該怎麼辦?你別跟朕說他們已經被收繳了火炮和手榴彈,以後想打也打不起來——那破玩意隨便找幾個鐵匠木匠就能造出來!”
江西布政使躬身道:“啟奏聖上,臣以為可以把興安村和興平村分開安置,讓彼此他們離的遠遠的,想鬥也沒有機會鬥。”
眼看著朱勁松臉上的神色依舊冰冷,江西布政使又趕忙換了個方案:“又或者從兩個村子當中抽調一部分人,把他們遷移到蘭芳布政使司,還是讓他們聚居在一處。”
“臣以為,若是一直在興平村和興安村,他們難免還會互相別苗頭,可是到了蘭芳布政使司,他們就成了同鄉之人,相關之間的關係,慢慢的也就會緩下來了。”
“而興平村和興安村的百姓都會掛念著在蘭芳布政使司的這些人,雙方之間的關係多半也會有所緩和,也就不用再把他們遷移到其他地方。”
朱勁松的臉色這才緩和了一些,嗯了一聲道:“你看著辦吧。”
興平村和興安村的事兒,對於瑞金知縣來說是個要命的大事兒,對於寧都知州來說就是不會要命但是也得傷筋動骨的大事兒,而對於江西布政使來說,這點事兒還真就算不上什麼大事兒。
而對於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來說,這點事兒頂多也就只能算是個小插曲。
所以,江西布政使的心裡也很清楚,朱勁松之所以把自己給喊來,一是要解決掉興平村和興安村的事兒,二是要敲打敲打自己。
果不其然,等寧都知州和瑞金知縣都為了興平村和興安村的事情而忙碌時,朱勁松反而又把江西布政使召喚到了近前,吩咐道:“似興平村和興安村這等事,江西肯定不止一處。”
“這一次是幸運,恰好遇到了朕路過這裡,倘若朕沒有路過這裡,興平村和興安村怕不是要鬧得血流成河?”
“回頭好好清查一番,多派些人手下去,勸說百姓把以前私藏的火炮和手榴彈之類的東西都主動上繳,無論如何,以後也不能再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了。”
江西布政使當即便躬身應了下來:“聖上放心,臣一定會全力以赴,早日解決掉民間私藏火器的事情。”
朱勁松嗯了一聲,斟酌一番之後又擺了擺手,示意江西布政使可以離開了。
因為朱勁松忽然想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自古來都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但是隻要仔細研究研究歷史就能發現,皇權不下鄉的說法並不是說皇帝的旨意到不了鄉間,而是指鄉間的宗族勢力,有時候會比皇帝的旨意更管用。
而更為操蛋的是,歷朝歷代的大臣們,在一定程度上也充當了皇帝不下鄉的幫手。
他們不知道皇權不下鄉的壞處?
不是的,他們知道,這些千軍萬馬過獨木才篩選出來的人精,有什麼事兒是他們整不明白的?
所以,他們很清楚皇權不下鄉的壞處。
但是,他們更清楚皇權不下鄉的好處——
鄉間的宗族勢力是怎麼回事兒?
自唐以後,門閥和五姓七望就算是涼了,而經過朱元璋的打壓,儒門、學閥也沒能成長起來,直到明朝晚期才算是成了氣候,其後又經過大清的文字浴,儒門、學閥也算是廢了。
再加上朱勁松搞起了農會,直接把朝廷的觸手從縣一級直接伸到了村一級,大明其實應該是沒什麼宗族勢力才對。
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大明也一樣存在宗族勢力。
而宗族勢力的最大得益者,恰恰就是朝堂上的這些官老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