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在大清的八阿哥愛新覺羅·永璇帶兵收回了恰克圖和雅克薩等地之後,大清就已經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

當然,也不能說是一點兒都沒有,畢竟大清還佔據著廓爾喀以及恰克圖、雅克薩等地。

想了想,朱勁松便開口道:“朕打算接受朝鮮內附的請求,順便也打算北征,徹底收回直隸以及遼東,暫時先把大清驅趕到雅克薩那邊去。”

“對了,記得在報紙上,把王杲、覺昌安、塔克世等人的死因以及前因後果都列出來,省得再有人覺得是我大明欺壓遼東女真各部過甚,這才有了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反明。”

像“清史專家”閻崇年以及二月河等一眾包衣阿哈,別看這些人成天一副如喪考妣的樣子哭訴的努爾哈赤的四重仇恨、民族冤仇,實際上,這些包衣阿哈純粹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比如說王杲,這個很少有人熟悉的名字,其實這貨是努爾哈赤的親外公,塔克世的老丈人。

《清朝前紀》:王杲既肆掠於北,王兀堂、阿住古、準嗒等部,肆掠於東。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由十岔口侵入,陷灑馬吉堡。四十五年二月,由十岔口進搶陽堡等。隆慶四年八月,由大柞口搶入沿江等地。此外如草河等堡,搶掠人民牲畜等事,尤難悉數。故與撫順開市,長官先坐撫夷廳,酋長以次進至堂上,貢土產,長官乃驗馬。女真人之貢馬多羸弱,恆給善價以示羈縻。杲尤傲慢,至撫夷廳,輒奪酒飲。飲醉箕踞詬詈,無敢呵者。有新長官抑彼等下階,又驗馬之肥壯,杲鞅鞅引去,旋率眾滷掠。朝廷為之罷免長官。杲益桀驁。”

王杲一夥不斷在遼東劫掠百姓以及牲畜,而大明為了遼東的安寧,卻在撫順開市貿易,即便王杲供應的貢馬多羸弱,明朝都給好價錢。到了“撫夷廳”,王杲動輒搶酒來喝,喝醉了發酒瘋罵街,鬧完了事還要率眾滷掠,結果被罷免的倒是明朝的官員。

這就是大明對建虜的壓迫,也是明朝與女真關係的典型寫照。

就連自稱是大明孝子的朝鮮,都忍不住酸了起來:“大明諸藩,唯建虜所被最厚。”

但是王杲並不滿足——有個叫裴承祖的明朝官員前往王杲的營寨,索要王杲他們綁架擄掠的明人,卻遭王杲剖腹慘殺,連同帶去的從人數十人一併殺害,就連王杲的手下都有人都受不了王杲的統治,逃入撫順請降,而王杲以此為由便打破撫順大掠,後來又以明朝停止與他的朝貢互市為由,糾集土默特等部大舉進攻犯擾遼陽、瀋陽。

至此,王杲一夥挑起的戰爭全面爆發,李成梁率部出擊進剿,王杲戰敗逃亡,在明朝政府釋出的通緝嚴令之下,女真部王臺綁縛王杲獻於朝廷,最後送到京城磔殺。

王杲死後,他的兒子阿臺不服,打著復仇的名義劫掠邊地、襲擊明軍,又進攻王臺部,再次遭到明軍的進剿打擊,這時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塔克世,或曰為明軍嚮導,或曰欲勸阿臺歸順,或曰掛念他們的女兒阿臺之妻,總之是跑到阿臺的地盤去待著,最後在戰爭中被誤殺身亡。

《東華錄》:“明遣使謝曰:‘非有意也,誤耳!’乃歸二祖喪,與敕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清太祖實錄》記載:“明因誤害二祖,自此歲輸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以通和好。”

努爾哈赤自己這一輩子都沒幹過什麼人事兒,到處燒殺搶掠,屠戮泥堪以及他自己的同胞女真人,其中又有多少無辜死者?他努爾哈赤有沒有向別人賠過一文錢?

王杲打破撫順、遼陽、瀋陽,搶掠百姓和牲畜的事情數都數不清,他有沒有曾經賠過一文錢?

恰恰相反,是被努爾哈赤說成壓迫遼東女真的大明,在戰爭中殺錯了人還要撫卹、賠償。

當然,這種不要臉的行為作風,完全是通古斯諸部一脈相承的老毛病,從根子上就沒什麼好東西。

《明史·朝鮮傳》:“(朝鮮國王)裪為李氏英主,頗迫脅女真,女真屢訴諸明。如李滿住之不敢居婆豬江,及凡察、童倉等之奏訴被丶迫皆是也。”

《明實錄》:“正統三年十一月丁酉,建州左衛都督猛哥帖木兒子童倉(即童山)奏:‘臣父為七姓野人所殺,臣與叔都督凡察及百戶高早化等,五百餘家,潛住朝鮮地。欲與俱出遼東居住,恐被朝鮮拘留。乞賜矜憫!’上敕毛憐衛都指揮同如郎卜兒罕,令人護送出境,毋致侵害。”

《明史·朝鮮傳》:“景泰二年冬,以建州頭目潛與朝鮮通,戒珦絕其使……天順三年,邊將奏有建州三衛都督,私與朝鮮結,恐為中國患。”,這個建州都督就是董山。

《建夷考》:“正統時,建州衛指揮董山,煽誘北虜入寇,殺掠不絕。 景泰中,巡撫王,遣使招諭。稍歸所掠。復款關。”

《建夷考》:“董山糾毛憐、海西諸夷,盜邊無虛月。”

《清史講義》:“努爾哈赤以前,為明之屬夷,受明之恩遇獨厚。猛哥帖木兒(即清肇祖)被戕於兀狄哈,其弟凡察及子董倉,求避入遼邊,明允之。其人既久居邊內,久之乃佔為己地,明讓之,反退以撫順為邊。斡朵裡本在朝鮮東北境,至是乃盡移撫順邊門以外,佔舊日遼東境內之地。自是得避兀狄哈之難。明之惠於屬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為最厚。清世盡諱之,於清史料中固不見其事,於明史料中雖見,而清修《明史》,務盡沒之。”

但是這些資料,那些清史磚家們從來都不會提起,一旦提起大明是如何對待建虜諸部,諸如閻崇年之流的磚家叫獸們就會咬牙切齒的表示:“女真與明朝,邊民與明軍,其怨其仇,其憤其恨,集中表現在其未來的首領努爾哈赤身上。”

所以,朱勁松也不得不在北征大清之前多貼一些資料出來,畢竟大清一直未亡,要是不多貼一些資料打臉,只怕那些包衣阿哈們還要不斷的上竄下跳。

PS:貼的資料有點兒多,大概1000字,所以本章雖然是3400字,但是有1000字是免費的。

點選下載本站APP,海量,免費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