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朱勁松:朕被忽悠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發行了,不光發行了,而且第一次就直接超發了,達到跟今年春稅整體持平的十億之巨,而且民間的認可度很高。
結果呢?
結果就是這十億寶鈔連個浪花都沒濺起來。
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所以朱勁松才會覺得有些不對勁,只是一時半會兒的卻又想不明白問題到底出在了哪兒。
一眾大佬們沉默了好半天后,劉懷文忍不住嘆了一聲,說道:“要是能把那些商戶手裡的銀子和百姓手裡的銅錢都直接換成寶鈔硬幣就好了。”
劉懷文的話音落下,屋子裡的一眾大佬們忍不住齊齊嘆息一聲——這不是屁話嗎,發行寶鈔不就是為了這個?
而在一眾大佬們嘆息的時候,朱勁松卻忽然說道:“錯了,都錯了,朕錯了,你們也錯了。”
“咱們一直都以為貨幣的發行量應該根據國庫當中有多少存銀來決定,其實這是錯的,咱們從一開始就錯了,唯一正確的就只有提前計算了今年的春稅,所以超發了一部分寶鈔。”
朱勁松也一直以為那些穿越者教科書是對的,但是真個輪到自己了,朱勁松才發現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提前,是這些教科書裡沒有提到的。
寶鈔及硬幣的作用在於代替原有的金銀銅錢制度,所以,總的發行量其實不應該以國庫有多少金銀為參考——國庫能有多少錢?
劉懷文摳摳搜搜的攢了這麼多年,國庫裡的存銀也不過是一千萬兩左右,因為修路搭橋、疏浚河道、修建社學等等地方都是吞金巨獸,幾萬萬兩白銀砸下去也就是聽個響兒。
再說了,大明現在雖然沒有千萬兩級別的豪商,但是幾千兩幾萬兩身家的可就多如牛毛了,十億寶鈔分攤到整個大明,基本上連個浪花都濺不起來。
別忘了,和珅和中堂一個人的家產就有八萬萬兩,相當於八十億寶鈔,整個大明的經濟體量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
十億寶鈔,看著這個數量很大,甚至兌換成銀子也足有一億兩之多,然而跟整個大明的經濟需求比起來,這十億寶鈔其實連個屁都算不上。
所以,發行貨幣應該在保證信用的前提下,以當前的經濟體量為參考資料,再結合當前的財政情況來判斷。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朱勁松就感覺自己被忽悠了。
乾脆又跟曾誠、劉懷文等一眾大佬們商量了一番後,朱勁松決定再增發十億寶鈔,而且以要小面額的居多,以此來增加市面上流通的寶鈔數量,加快寶鈔的普及速度。
……
最近一段時間,大明百姓都吃的挺飽——大瓜一個接一個,吃起來沒完沒了,就算想餓也餓不著。
首先就是大明決定對盤踞在澳門的葡萄牙蠻子動武並且將之全殲,上午開打下午收工的速度可是讓百姓們好好樂呵了幾天,很多家裡有兒子的就想著要不要送兒子從軍,家裡有女兒的就想著要不要找個兵女婿。
但是吧,這種事情對於大明百姓而言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吸引力,因為大明的軍隊打了勝仗是理所當然的,打了敗仗那才叫稀奇。
相對而言,更讓百姓們關注的是皇帝和朝廷要發行大明寶鈔,以替代原有的金銀和銅板。
出於對皇帝的信任,大明的百姓和商戶們倒也願意試著用一用寶鈔,哪怕這玩意真就像洪武年間的寶鈔一樣坑人,那咱們老百姓也認了,就當支援皇帝了唄。
關鍵是朝廷收稅只認寶鈔不認銀錢,那些商家也樂意接受寶鈔,想不用也沒辦法。
然而讓人懵逼的是,寶鈔這玩意在哪兒呢?誰手裡有?
沒有你還說個毛線?
然而讓人蛋疼的是,直到聖皇五年都過去了向個月,盤踞在葡萄牙的蠻子們都變成了京觀,這新的寶鈔才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然後?然後就沒有什麼然後了。
新版寶鈔一經發行,那些豪商大賈們就各自兌換了一些拿回去收藏,流入民間的就只有那些小額的硬幣,而且數量不是很多。
所以,濟南府的百姓們就不樂意了——憑什麼都是大明百姓,那些豪商大賈們就能有寶鈔,俺們這些泥腿子就不能有?這事兒得找農會,讓農會做主!
但是隨著國庫加印了十億小面額的寶鈔之後,濟南府的百姓們發現寶鈔還是不夠用。
十億這個數字看著挺大,但是放到整個大明呢?就算山東的地位特殊,也不過多分了一百多萬,湊整拿到了八百萬,再分到濟南府就只有六百多萬。
六百萬多,再分配到整個濟南府,濟南城裡還能剩下多少?
濟南府都這樣兒,其他地方的那些州縣自然也不會例外。
總之就是鬧騰。
關鍵是那些商戶們也不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