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辛在御書房等待諸葛亮,他看到諸葛亮拿著一些很厚的本子過來,上次告訴諸葛亮大漢體制已經到了要改革的時候,他心中自然知道大漢未來道路該如何去走,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會已經在做準備,如果諸葛亮能夠主持造成大漢這一次改革,那麼他就會成為大漢帝國曆史上偉大的丞相。

“考慮的如何?”劉辛一邊細喝著葡萄酒,一邊輕輕問道,作為皇帝他不需要為了國事忙碌,他有內閣有眾多的將軍,如何使用好大漢人才才是他該考慮的。

“我大漢改革牽扯到的東西很多,雖然現在大漢掌控的權利自古未有,甚至天下百姓思想與輿論我們都可以引導。可是越是這樣我們就越完小心,錯一次埋下病根,未來發現在治病就會花費非常大的代價。”諸葛亮看著劉辛說道。

“內閣的每一個命令,都會影響大漢甚至整個世界的發展程序。我們不能亂作為,更不能不作為,任由天下發展下去,作為大漢丞相你先說說你的看法,說錯了沒有關係,還有我呢!”劉辛笑著說道。

諸葛亮聽到這裡才放下心,制定大漢體制,那可是一個系統的複雜的事情,以前劉辛把一切都規劃好只需要內閣去執行就行,這是內閣第一次做如此決定,這也基本可以看出劉辛的態度。未來大漢皇帝參與國事的頻率會越來越少,這可能是劉辛在限制皇帝的權利,劉辛這是要把皇帝當成一個國家的象徵了,這與大漢如今的體制相差很大。

“我大漢如今面積包括北方所有區域,另外沿海很多島嶼都有我大漢百姓存在,州治管理非常的鬆散,基本都是各州郡(市)在發揮地方管理作用。

如此已經不能滿足我大漢發展,大漢如今貧富差距很大,這樣時間長了地區之間矛盾加劇,要改變這些問題,就必須朝廷給予資源再分配,九州的確無法滿足我大漢管理。”諸葛亮說道。

“你的辦法呢?”劉辛喝了一口葡萄酒,對諸葛亮問道。

“我認真研究東土神州地勢,各地方民俗文化,覺得我們大漢劃分成16州到43州最為合適。州大朝廷權利會被分走很多,有利於每個州資源分配,州小各方就很難有對抗朝廷的可能,只是朝廷就要參與更多的管理,如此對我大漢來說,還是州小為好。

我這一份計劃是按照43州寫的計劃,各州最高行政長官稱為州長,朝廷也可以派一名總督管理數個省的軍務,地方官府只參與城防軍管理,所有正兵全部交給總督管理,這樣我們設立總督的目的還在,總督原本在地方管理上作用就很小。”諸葛亮說著看看劉辛,劉辛示意他繼續說。

“43州劃分基本是按照大漢以前地域分的,一些大州根據未來的發展,被分為兩個或者三個州,加上如今藏州、疆州,燕州北部,北部草原等一些新的區域新設立州,這樣每個州人口控制1000萬以下,要不然只是如今的川州就有3千萬人口,這樣對於朝廷來說並不算一件好事兒。”諸葛亮說道。

“嗯,具體說說!”劉辛道。

諸葛亮翻開自己的本子,裡面有一張地圖,這是大漢書院教學課本里的東土神州地圖,諸葛亮已經把東土神州分成了很多塊,其中最大的是北方區域。

“我們燕州遼東以西設立遼州,管理高句麗、夫餘等北方九個郡,九郡劃分基本按照北部各部落與城市為基礎,人口面積為輔,整個遼州人口350左右。

燕州西北部原來的東鮮卑草原,加上昌黎郡、玄菟郡,昌黎郡劃分為兩個郡,總共7個郡280萬人組成昌州,昌州人口雖然不算多,但是面積很大,其中北部草原水草肥美,未來如果好好發展不會比揚州差。

川州分為川州、益州、巴州,揚州分為建州、吳州、揚州,冀州分為青州、冀州、魯州……”

諸葛亮給劉辛說著他對大漢區域劃分的初步計劃,劉辛可以聽得出諸葛亮為了地區劃分費了心思,其中很多重要城市成了一州核心,每個州除了最北方的漠州與河州人口只有百萬不到,其他區域人口基本都在200萬到500萬之間,人口超過千萬的只有蜀州、燕州、吳州三州,這三州面積卻是最少的。

漠州與河州分別在東土神州最西北與最東北區域,那裡環境艱苦面積非常廣闊,除了小部分割槽域外,其他地區都是人類無法生存的,這兩州人口都是三十多萬,大小城鎮合起來連十座都沒有,未來必然是大漢重點補助區域。

建設這兩州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解決北部草原部落殘餘,在這個時代所有人看來,那些人類無法居住的地方都是沒有價值的,大家對世界環境迴圈瞭解還不夠多。

“43州很是合理,到時候就把大漢43州分為西北地區,北部地區,東北地區,東部沿海地區,東南地區,西南地區,中部地區,州外地區八大部分,我們各地區派一名總督負責地方治安,如此軍隊方面不會有太大變化,精銳部隊以後不參與地方駐守,只解決海外戰事。”劉辛說道。

聽到劉辛說道精銳只處理海外之事,諸葛亮有些詫異,劉辛對海外的重視超乎所有人想象,他願意放棄西近把精力放在海洋之上,說明海洋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只不過現在大家都不知曉。

大漢的直流電今年研究已經初見成效,未來大漢進入化工時代也是必然,這時間最多不會超過三十年,而更多的地盤才能有更多的資源,劉辛豈能不做準備。

“八大地區建立地區防衛軍隊,軍隊數量根據情況總督與內閣商議,軍隊所用資金全部由朝廷撥款,總督擁有管理區域內所有官員的職責。

各州建立州牧府,統一收取地方稅務,根據各州收入不同給朝廷上繳稅收比例,如此我們能夠從宏觀調整各州發展速度。”諸葛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