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黃敘已經率領三千兵馬從烏孫國獲得的長毛馬去了北方,至於能不能堵住匈奴國北逃去路,那就要看運氣了。

馬超率領三萬精銳騎兵進入匈奴草原,他每到一處城鎮,城門都會開啟,百姓們殺牛宰羊歡迎他們的到來,這座城市在匈奴各部落離開後就已經失去管控,如今大漢士兵到來,城內所有人受了匈奴部落統治的苦,才更珍惜大漢統治的日子。

馬超每到一城,讓趙雲四人領兵去探查周圍匈奴各部落情況。在確定城市附近所有部落位置以後,馬超這才率領騎兵向目標出發,他們到了一個部落以後這些部落牧民與奴隸果然沒有反抗,而是順從的聽從他們的指揮,向大漢所建城市靠近。

馬超所驅趕的部落中,成年男子比例非常稀少,這也證實了他的猜測,匈奴國這是把士兵們都藏起來,繼續與他們戰鬥,如此他卻是更加放心了。

馬超六人為了進攻匈奴國,準備的可是非常多,到了這個時候如果匈奴國真的投降,那麼他們一切付出不白費了,不徹底解決匈奴問題,他們怎麼會同意。

在馬超這邊驅趕著一箇中等部落前往下一個部落地,把這一條線路上所有部落成員聚集到城內再遷徙到大漢地盤的時候,趙雲、張飛、孫策、許褚四人各自都受到了匈奴士兵的突襲。

匈奴部落派出十倍於大漢士兵的人馬,為了吃下這四個千人隊,他們總共派出了六萬多人,可足以證明匈奴各部落是相通的,這一片草原方圓400裡可不會有這麼多匈奴騎兵。

馬超的擔心沒有錯,趙雲四人領兵與敵人糾纏,看到敵人數量太多便開始向馬超主力方向撤退。匈奴部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損失了上千人馬,趙雲也是損失了一些兵力,等他領兵退到馬超大軍附近的時候,馬超派出一個師的兵力對他支援,趙雲領兵反殺對方四千多人,看到對方撤退後方還有支援,便也領軍後撤。

馬超趕著匈奴部落前進,遇到敵人騷擾他就會派兵追擊,敵人馬匹質量比大漢騎兵差的遠,每次出擊他們都沒獲得很大戰果,匈奴騎兵看到大漢騎兵遠離他們的部落時,靠近他們部落最多也只是要點補給,然後等大漢騎兵到來他們又遠去了,所有人都知道,現在部落就是個累贅。

大漢騎兵沒有吃的就從部落拿,匈奴騎兵沒有吃的也是從這些部落拿,這樣戰鬥就算變的很是奇怪,圍繞部落百里區域內,到處都是騎兵的廝殺,各種騎兵引誘圍困,反引誘反圍困層出不窮,但是大漢依然還是佔據絕對上風,殺的匈奴騎兵不敢靠近。

焦灼了五天時間,大漢騎兵第一次經歷純騎兵戰鬥,他們終於把這一趟四萬多牧民送到目標城外,讓牧民們自己搭建帳篷等候,他們騎馬又去下一個目標地了。

匈奴騎兵在看到大漢騎兵已經把他們的部落送到城外以後,並沒有靠近城市,也並沒有去把他們的妻兒救回來,這個時候救人都是送死,他們只要有士兵糾結於部落,必然軍心兵力分散,向大漢露出他們弱點,他們敗的才會更快,他們的妻兒家人才更危險。

馬超不去理會不斷騷擾他的匈奴騎兵,如今就是敵人敢靠近他們就追殺,用火槍射擊,看到敵人後方有支援軍,或者追出5裡以上,或者遇到山林都不進去,回去以後繼續等你騷擾,如果匈奴騎兵不騷擾,他們就繼續幹自己的活。

趙雲、孫策、許褚、張飛四人卻是厲害的不得了,他們所率大漢精銳,敵人沒有十倍以上兵力根本不是他們對手,因此看到敵人他們就是一陣追殺,不去敵人可能埋伏的地方,為馬超探查大軍道路安全,一切按照計劃進行的很是順利,而匈奴大軍也是一直未曾聚攏,要與大漢騎兵決戰還有一些時間,這也都在馬超他們預料之中。

如果這樣下去,等大漢騎兵把所有部落聚集一起送回大漢境內,匈奴部落還沒有什麼辦法,他們的牧民與奴隸不被大漢全部帶走嗎?

趙雲、張飛、孫策、許褚四人殺的高興,他們所率精銳比匈奴騎兵強的多,加上他們自己強大的實力,衝鋒槍沒有子彈退回大部隊補充後繼續殺敵,每天千人能殺數十倍的敵人,這讓匈奴騎兵完全沒有辦法。

這一趟繼續去作戰對方部落,有一部落反抗馬超沒有留情,把他們全部當成叛軍攻破後,馬超已經感覺到敵人的決戰應該快到了。

如此把匈奴部落牧民趕走,對方壓力會越來越多,決戰越早越好,遲點大漢把周圍部落全部聚集到城市附近,他們連補給的地方都沒有了。

這一條馬超得到趙雲的彙報,匈奴騎兵與大漢騎兵約戰,馬超想都沒想直接同意,哪怕他們所帶子彈已經不是很充足。

三月二十八日,在匈奴草原快兩個月時間,馬超已經給他所在的德蘭城聚集了十六萬匈奴國牧民與奴隸,他們趕著所有人向南移動,向南400裡就是大漢的地盤,涼州已經有大軍在準備,這些牧民到了涼州很快就會被分散到大漢各州去。

騎馬走了一天時間,趙雲、許褚、孫策、張飛四人都回來了,他們在馬超身邊騎馬緩慢前進,很快前方向南遷徙的匈奴國牧民都停了下來,馬超看到前方有超過20萬匈奴騎兵靜靜的站在遠方,大漢士兵看到這裡也是慢慢離開了部落範圍,決戰到來了,我們也絕對不會以這些普通牧民為籌碼,這一戰決定著這片草原的歸順,如果匈奴敗了,那麼整個大漢將會徹底統一,如果大漢敗了,他就必須同意匈奴一直半自制下去。

“歐…屋……”

匈奴騎兵看到大漢騎兵離開他們的部落,都發出戰斗的歡呼聲,似乎他們都非常渴望戰爭,用來證明自己的強大一般。

大漢只有三萬多人,與匈奴騎兵相比數量很少,但是他們每個人似乎沒有看到眼前的敵人一樣,就這樣穩步向敵人靠近,一直走到敵人一里遠距離的時候,這才停下來。

騎兵交戰,從隊形就能夠看出對方的實力,大漢騎兵看似輕巧,但是其馬匹之間距離保持的非常勻稱,距離一里地如果敵人衝鋒,他們都能第一時間選擇轉身,這一點對重騎兵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