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大漢的未來在哪裡(第1/2頁)
章節報錯
甄宓修為提升很快,而諸葛亮智力已經達到99點,也就是說他距離脫凡只差一步。看到這裡劉辛很是高興,大漢能多幾名脫凡者,未來發展速度就能繼續保持下去,如果能讓整個大漢進入脫凡時代,讓大漢核心官員都進入脫凡境,那再好不過。
劉辛原本打算依靠【水晶球】給文臣們提升實力,但是文臣沒有真氣,想甄宓、諸葛亮、周瑜這樣擁有真氣的,真氣也是非常稀少,使用【水晶球】加【突破卡】對他們來說很是危險,時間稍微長點無法突破,生命力損失就會很大,所以這【水晶球】其實還是給超一流以上武將使用好。
換了上朝的衣服,劉辛來到大明宮殿聽取了這半年時間大漢發生的事情,總的來說大漢一切發展順利,各州郡主要還是在搞基礎建設,吳縣的造船業發展迅速,到如今除了兩大麒麟商會建設的大型造船廠外,小的造船廠已經有二十多家。
劉辛重視海上貿易還有未來海軍發展,但是大漢從建業市到燕京市的運河開通以後,河運發展也是迅速,河運與鐵路運輸相比有很多的好處,完全不是鐵路運輸能夠代替的,更何況大漢鐵路運輸距離飽和還有很長的路還要走,因此到了今年南方各船運商會相繼建立,給大漢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比大漢河運發展更快的,是大漢的在礦產開發各方面的成績。如今大漢各種新的工具在市場上非常繁多,很多地方山裡找金礦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報紙上經常會出現很多幸運兒,這讓大漢更多的加入到作戰金礦的道路之上。
劉辛一直把漢元紙幣與黃金白銀掛鉤,漢元紙幣與金銀銅幣一起在市場上使用,如此來保證國內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各地方開採出來的黃金白銀越多,大漢銀行發行紙幣數量就能更多,如今很多地方因為發現大的黃金礦而盛名,有些偏遠地區因此而建了城,對此劉辛也是樂於看到。
九大部門負責人分別給劉辛彙報了半年時間部門重要事情進展情況,大漢的戰爭並沒有讓大漢停止發展,反而因為從貴霜、安息等地獲得了更多的勞動力與物資,很多產業發展反而變的迅速。
如此朝中所有文官,尤其是內閣對發展有了新的認識,他們原本都是極力反對戰爭的,認為天下一切災難的源頭就是戰爭。
朝會結束,劉辛回到自己御書房,諸葛亮很快就來找自己。
“與貴霜帝國的協議孔明看了?”劉辛看著諸葛亮氣息平穩,全身給人一種很自然的樣子,而他的眼睛卻是變的更加富有智慧,這是快要進入超凡境的標誌。
“回陛下,已經看了,只是有些地方臣不是很明白!”諸葛亮看著劉辛說道。
“有什麼地方不明白,說說看!”劉辛指了指旁邊的椅子示意他坐下,如今大漢已經普及了椅子的使用,就算是普通百姓家中也有椅子,這全功歸於大漢鐵器帶動各個產業的發展。
“此次與貴霜帝國交戰,我大漢一直處於優勢一方,富樓沙城外百姓已經心歸大漢,在漢升擊敗對方西路軍的時候,勝利已經完全在我們這邊,陛下為何不徹底擊敗貴霜帝國,還要留著他們。”諸葛亮問道。
劉辛與自己臣子交流就像是朋友,完全沒有高高在上不容反駁架子,所以臣子們與他說話都是儘量說實際的東西,從不拐彎抹角,在劉辛面前拐彎抹角只能讓他橫不喜。
“我大漢是有實力讓貴霜帝國滅亡,相對付出,我能能夠得到的回報會很大,這個大漢很多官員都能看到,貴霜帝國很多貴族也是明白。
安息帝國對我們沒有多少威脅,一個川州就能擋住安息帝國的進攻,如今我們已經是天下最強國家。”劉辛說著看了看諸葛亮,諸葛亮點了點頭。
“如果我們已經拿下富樓沙城區域,安息東部區域也已經在我們手中,這樣大漢已經非常安全,只剩下北部叛亂的草原部落,馬超他們已經在處理。
安息帝國與貴霜帝國作為天下四大帝國之一,其百姓也已經習慣於他們的統治,我們要是強硬把他們歸於大漢統治,那裡的百姓必然會反抗,與那些貴族一起對抗我們,這樣我們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讓那些區域穩定。
可是這對於我們來說完全不值得,大漢帝國如今發展距離鼎盛還有很大的差距,單說實力提升,佔領拿下地方絕對沒有我們發展國內實力提升快。
如今與兩大帝國維護好關係,對方發展速度肯定差我們很多,感覺到危機他們自然會向我們學習,而要學習大漢的優點,必然少不了我們的體制與文化,到時候我們使用軟實力奪取天下民心與話語權,這樣比佔領整個世界??我們更加有利。”劉辛回到。
“陛下一直主張以仁義治世,只是這次我大漢佔據富樓沙區域,大漢眾商會獲得好處超乎想象,我大漢這半個月已經有上萬家商會註冊,讓商人治理一州之地,這前期可能有助於當地發展,後期商人逐利,所有人都看到生意賺錢都去做生意,這怕是對我大漢不是一件好事兒。”諸葛亮說道。
“孔明,你作為我大漢帝國丞相,如今又快要突破超凡,未來大漢帝國的成長必然會留下你的烙印,一些事情方面你還要再看遠一些才行。
讓商人治理富樓沙城,商人雖然重利,但也是百姓,其實商人與百姓本質都是一樣的,甚至說任何國家本質都是一樣。
首先貴霜帝國是在我大漢絕對掌控中,莪們的命令會用另外一種方式被執行下去。作為三大帝國緩衝區,富樓沙區域包括南部六國區域,未來將會影響貴霜帝國與安息帝國,督促他們做出改變,向我們不斷靠攏,把我大漢思想文化不斷傳到天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