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東吳也是如此,為了***寧,他們必須深入荊州南郡腹地。

再加上他們前番和江寧交手,損失了一大半兵力,合肥之戰又被埋伏了一波,所以可以想見,東吳來***寧的兵力必然不多。

單看太史慈只帶了五千兵馬就能想象得到,這次進攻,必然也是東吳咬著牙分撥出來的兵力。

倘若江寧帶著魏延等人返回江陵,那麼所有的壓力就集中在江陵城裡。

所以江寧絕對不能回去!

然而江寧也不能去江夏,那裡雖然看起來相當安全,但是一旦被圍,很有可能就重現了赤壁之戰的場景。

到那時候,缺少了東吳的支援,恐怕江寧等人就危險了!

然而去夷陵則不同!

夷陵地處長江西陵峽,位於長江中游與上游的交界處。北倚荊山山脈毗鄰,東與江漢平原相連,其南與武陵山脈相接,其西為巫山山脈。形成了西連巴蜀山脈、東接江漢平原的獨特地貌。

且境內有清江、漳水、沮水等支流,自古即為軍事重鎮,素有“楚之西塞”、“川鄂咽喉”之稱。

在華夏戰史中,無論從巴蜀進攻荊楚,還是從荊楚進攻巴蜀,都會選擇夷陵作為前沿陣地。

而且最重要的是,從西往東打,就必須要拿下江陵!

自己只要去到夷陵那,那麼向西順江而上,可以去猇亭,可以去西陵,去峽口,甚至可以往益州走!

只要江陵還在,自己就是安全的!

不過...這樣做,不是把所有的壓力都給到了江陵嗎?

這...師兄又是什麼打算?

而且似乎師兄知道自己可能會提前開啟錦囊一般,就只寫了夷陵二字,這個裡面的含義...

是不是自己理解的那樣呢?

按照這種路線,那就只能從漢水到荊城,而後往當陽走,越過當陽,順著漳水往南到麥城,再然後沿著枝江去到江陵中州處,走夷道去夷陵。

而在這裡面最難走的路,就是從漢水到麥城的地界。

因為自己好不容易突破了曹軍的圍追堵截,眼下居然還要回去?

那自己當初何必要往這走一遭呢?

假如自己早早就開啟了錦囊,那會影響師兄的謀劃嗎?

甚至...眼下自己直接去夷陵,究竟是對是錯?

師兄的決勝手...究竟在哪?

江寧試圖跟上師兄的思維,但是不管怎麼想,他都想不出師兄佈局的關鍵手所在。

姑且不說自己去夷陵,其他人會不會跟著去,只單單說,他們倘若不拿下江陵,是否會深入夷陵來追逐自己呢?

或者說...

師兄難道有把握讓他們寧可冒著被兩面夾擊的風險,放棄攻打江陵,也一定要抓住自己?

江寧搖了搖頭,不管師兄是怎麼想,但是自己的補給已經不多了,大概還有十天的糧草。

也就是說,自己從這裡到夷陵,自己只能有十天的時間!

十天之後,自己就需要自給自足了。

打到現在,估計曹軍已經開始切斷了自己的補給線,所以指望著江陵給己方補給應該是很困難了。

愁啊!

江寧從來沒有一刻像眼前這樣發愁,要兵沒兵,要武器沒武器,要補給沒補給。

總之要啥沒啥!

要不是江寧開啟的早,真要是到江夏再開啟錦囊,到那時候,恐怕江寧就更糾結了!

固守待援吧,江夏大機率會戰火連天,自家師兄的計劃也會被自己破壞殆盡;若是去夷陵吧,這條路恐怕更長,更危險!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