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動出擊?”

賈詡點了點頭,說道:“以我等兵力,速戰速決,擊潰眼前的這一小股吳軍自不在話下!”

“而後提前部署兵力埋伏前來支援的東吳和江夏軍隊,將其一舉拿下!”

“拿下兩軍之後,派兵出夏口,守樊口,元讓帶兵攻打防守空虛的江夏,另派文則帶兵直逼柴桑!”

“屆時,襄陽、江夏盡在其手,江陵也不過一孤城爾!”

“此外,攻打東吳的門戶也捏在我等手中,拿下東吳也如同探囊取物!”

“如此,不僅此戰可定,亦可為我主平定天下掃清障礙!”

雖然賈詡計劃的很好,甚至規劃的也相當清楚,但是曹昂很清楚的知道,這不過是最理想化的情況罷了!

姑且不說自己這些人手夠不夠的問題,僅僅只是拿下全副武裝的東吳和江夏兩軍,就已經很難了。

所以,賈詡的上策,也只不過是一個理想化的計策罷了。

難道賈詡不知道嗎?

不!

他清楚的知道,曹昂不可能會選擇上策,但是他還是這樣建議了!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作為臣子,你只有建議權,但是卻沒有決定權。

和郭嘉不同,明眼人都知道郭嘉在曹操集團的地位,雖然名義上是趙儼作為主帥,但是事實情況基本上是郭嘉一言而決。

但是他賈詡卻不能這樣做,因為曹昂是曹操的長子,不出意外,以後就是曹操的正統接班人。

再大膽一點,難道曹操真的就沒有野心嗎?

倘若到那個時候,曹昂可就是...

因此善於明哲保身的賈詡才會擬出上中下三策來,供曹昂進行選擇。

謀士的本質就是參謀,只負責提供意見,不承擔最後後果。所以謀士的本分只能是“提出方案、陳述利弊”,切忌越俎代庖,替主公決策。

賈詡深諳其道,又怎麼會不清楚呢?

此次他提出的三策裡,上策過於理想,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下策太過保守,並且過於被動;只有中策看起來似乎倒是頗為可行。

說是有選擇,其實那也只不過是自由的幻覺。

因為賈詡的三條計策,實際上只給曹昂一條道路可走!

而曹昂也果然不出賈詡所料,他略作思索,便開口道:“先生之策,昂已知曉,然則上策過於冒險;下策過於被動,僅僅中策倒是比較穩妥!”

聽了曹昂的話,賈詡嘴角漏出了一抹微笑,抱拳拱手道:“全憑公子計!”

“不過...”曹昂猶豫了一下,繼續開口道:“先生,我等為何不一起離開?似乎...沒必要讓文則斷後吧!”

賈詡搖了搖頭,似乎對曹昂的話表示相當不贊同。

“公子,姑且不說眼下正在攻打我們的這些東吳士兵需要有人攔截,一旦我等放棄防守,一起離開的話,兩軍必然不會輕易放過我們!”

“屆時莫說埋伏關羽,我軍能否順利逃生都在兩可之間!”

“所以...”

“必須有一個來斷後!”

聽到這,曹昂抬起頭,看著賈詡,說道:“那既然如此,便由我來斷後!爾等前去圍殺關羽,之後再過來解救昂便可,昂必能堅守到諸位回援!”

這話剛說完,不僅僅是賈詡,就連在一側的夏侯惇和于禁也急忙抱拳道:“不可!”

“公子乃萬金之軀,我等怎敢置公子於險地?”

說到這,旁邊的于禁甚至直接給曹昂行了一個大禮,而後抬起頭,抱拳道:“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