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往江夏的路上,江寧一直在思考,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似乎...和自己心目中的三國有許多重合的地方,但是更多的卻幾乎已經脫離了實際情況。

就拿現在來說,回顧整個戰局,覆盤之後,江寧才勉強能夠理解曹操的一些做法。

歷史上,曹操是佔據了江陵、襄陽兩座重城,更兼納降了劉表舊部水師,因此才得以膨脹,想要畢其功於一役,結果在赤壁,被周瑜一把大火燒了個乾淨!

眼下,因為自己的緣故,基本上歷史的走向已經不再是他記憶裡的那個樣子了。

但是結果卻依舊沒變,赤壁之戰還是發生了!

或許唯一改變的就是江陵和江夏的歸屬權了。

江陵依舊還是自己的!

要知道,荊州大部分實力全部都被自家主公吸納,幾乎毫髮未損的接手了江陵。

再加上江陵在這個世界是作為劉表的都城的存在,不僅城高池堅,而且糧草充足。

所以曹操沒有選擇帶兵攻打江陵,他也能理解。

至於江夏...

此刻卻被曹軍所佔!

也正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兩場大戰,不僅僅把東吳打殘了,就連自己也有些傷筋動骨。

這才導致了江夏防守空虛,給了曹操可乘之機。

不過有一個問題他始終沒有想明白,夏口的將士們一點預警都沒有,就任由這麼多曹軍在眼皮子底下攻打江夏嗎?

江寧甩了甩頭,看向了江夏的方向。

眼下多說也是無益,只能寄希望於江夏守軍在乎曹操的身死,不願意過多抵抗吧。

東吳沒有跟自己一塊過來,這是好事,要是他們也摻和一腳,恐怕事情真的不好收場了。

盟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敵軍。

不過他們現在應該也顧不得江夏。

收繳潰兵,聚集物資都已經頗費心力,再分兵的話,可以說相當不現實。

當江寧決定不參與戰利品劃分的時候,東吳就已經開始賺的盆滿缽滿了。

這時候多少沒必要去跟盟軍搶江夏城的歸屬了,哪怕搶下來,估計也守不住。

以魯肅那穩妥的性子,還沒那麼不智。

江寧站在船頭,耳邊傳來江水拍打船身的聲音,也不知道關羽怎麼樣了!

江夏倒是還好說,他內心隱隱有一個猜測,若是真的被他所言中,想必江夏的抵抗應該不會很激烈。

但是關羽那邊就不一樣了,曹操還會從北彝陵山路走麼?

或者說,他還會穿越雲夢澤嗎?

要知道,歷史上,江陵可是歸曹操所有的。

赤壁之戰戰敗後,他並沒有選擇固守江陵,而是早就做好了撤退的準備。

因為他知道他守不住!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他的佈局就不是一個死守江陵的陣型!

他派遣曹仁、徐晃守江陵,滿寵守當陽(今荊門),樂進守襄陽,李通守汝南。

這幾人又恰好構成一個從長江到中原的漫長鏈條。這是一個標準的防守態勢,層層相護,就算一線敗了,後續也有接應,節節抵抗,不致一潰千里。

然而這個體系不單單只是為了防守,更像是一個隨時準備撤退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