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官渡之戰的真相(第1/2頁)
章節報錯
...
“什麼?曹操已經贏了?怎麼回事?”
江寧聽到師兄這個訊息,瞬間腦子嗡嗡的,不對啊,正史上,曹操沒那麼快打贏的啊!這才半個月,就算調兵都調不了那麼快!
古代交通不便,一場大仗打個好幾年都是很正常的,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打完了呢?
諸葛亮解釋道:“子奕,你沒有聽說嗎?此事早已天下盡知啊。說實話,我也不敢相信,曹操兵不過十萬,糧草不足十日,但是就是這種情況下,他居然還敢直奔袁軍中軍大營,硬生生的打碎了袁軍的防禦,一路銜尾追殺。現如今...袁軍倉皇出逃,袁本初,完了!”
“難道...沒有烏巢燒糧?沒有許攸獻計?”
“子奕,你這些都是聽誰說的?許攸雖然貪而無治,但是這種情況下為何要去投靠曹操?背主之人又能被誰重視呢?”
此刻江寧再次對曹操有了一個新的認知,十萬對四十萬,靠著絕對實力,硬生生打垮了袁紹,怎麼說呢?
這...特麼的不合理啊!
哪怕四十萬人一口一個唾沫都可以把曹操淹死了。
而且袁紹又不是酒囊飯袋,手下那麼多文臣武將為他效命,單看顏良就不像演義裡介紹那麼無能,難道他也敗了?
雖然不算徵的苦力、運糧軍等等,真正作戰的人數大概也只是總兵力的五分之一,但是以兩萬對十萬,還能打出這樣的勝仗?
曹孟德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正史上,袁紹大軍一度把曹**的節節後退,兵力上的差距,使得曹操只能據險而守,更別說打過去了,如果沒有後來的許攸的背叛,火燒烏巢,恐怕歷史真的改寫也說不定。
但是自江寧來到這個不太一樣的三國之後,彷彿他的小小的翅膀,改變了許許多多的事情。
事實上,曹操能贏還真的有江寧的一份功勞,荀彧自江寧走後,也仔細研究了此事。
不管幕後主使是誰,荀彧至少已經開始重視了輿論這個問題。
其實在古代也有用輿論瓦解軍心的,但是像江寧這樣,針對每一步都放出對應的輿論來破局,卻很少有之。
所以荀彧也嘗試了一番,作戰之前便派人在袁紹後方放出訊息,袁紹要稱帝!
這則訊息不可謂不重磅,袁紹麾下自然是喜出望外,稱帝之後他們不說皇親國戚吧,至少也是開國功臣。
但是總有一部分老迂腐不同意,現在小皇帝還活著呢,你就要稱帝?我大漢天子威嚴豈能容你挑釁?
這些老迂腐們甚至都要跑去戰場上以死諫之,本來山高路遠,袁紹也不一定能得知,架不住荀彧會玩啊!
他把江寧的輿論之戰又加了碼,甚至在袁紹後方還沒亂的時候,他就提前在袁紹軍中同樣散佈這個謠言。
而且甚至還透露給士兵,袁紹的登基大典在鄴城已經準備好了。
“欲使人亡,必先使人狂!”
現在大戰還沒開始,袁紹軍中、後方已經開始蠢蠢欲動。
對於軍中的謠言來說,這些只是芥蘚之疾,甚至袁紹只需要下一道命令就可以鎮壓;但是不得不說,後方的那些謠言就有些頭疼了。
如果不處理吧,恐怕這些老傢伙真的會跑到戰場上來攪和,這些人又是有著名望的,殺又不能殺,打又不能打,雖然不礙大局吧,但是很膈應人啊。
所以袁紹不得不騰出手來處理一下此事。
而這時曹操已經解決了衣帶詔事件,董承此人...
只能說呵呵了,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和正史一樣,犯上作亂者,夷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