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回 疏分篦密臨行意,言談及發心中結(第1/3頁)
章節報錯
書接上回,轉眼到了二月下旬,距離那一日,老太太帶領姑娘們在園子裡雅集之趣,已經過了十幾日了!
眼見得三月在望,距離賈某人離開京城的時間也越發近了。這一日,風和日麗, 惠風和暢。
剛在養心殿和皇帝談完事情,確定北上之日的的賈璉,歸心似箭的就回到了榮國府。
明日起,整個京都大營跟著自己北上的兩萬精銳之兵,已經陸續開始集結。
乃至於關於人事排程,也是這幾天就安排好了!之前那個資歷還比較老的副將都尉。
暫時橡皮圖章, 按部就班的在那個位置上,也倒還可以信任!
等待過幾日集結完畢,就是自己帶兵離開京城之日。
所以趁著這最後的時光, 皇帝放了他幾天假,一直到出發之前,他都有空閒陪著這群美人。
因為今天天氣不錯,都在園中集會。也不知是誰說起了這頭髮,以及面容的保養,於是乎,又引出了一大堆話題!
賈璉對於古代女子們的頭髮和麵容保養,也是有些興趣的,沒事就和他們有了討論。
古人修容,就是現在人所謂的化妝美容。愛美之心,是自古已然的,並非現代人的專利。
仙姿國色並非到處都有,這種美麗是天賜的,所謂天工之巧;大部分人還是需要修飾的,要藉助人力,巧奪天工。
古代女子也並非如現代人認為的科學不足,方法不夠,以至於美容手段欠缺。
實際上古代女子對自己的形象塑形, 有很多方法。有些跟現在也差不了多少。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至少說明她們認為腰要細,少吃是一個方法,以至於有餓死的。
“楚王好高髻,宮中皆一尺”,髮髻做到一尺高,那還是需要花很多心思和技巧的。只不過她們略微誇張了一些。
科技雖或進步,但人的變化,千百年來並不大。臉上出油,古人早都知道,而且分得清清楚楚。
只不過他們的認為跟現代科學不太一樣罷了。他們認為人體有自生之油,從毛孔沁出。
這個“沁”字用得很有味道,慢慢滲入或透出,就是沁。現代人則說分泌。只是講原因,過程表現就不如“沁”字了。
而且,古人認為胖人沁出的油多,瘦子沁出的較少。對於這沁出之油的描述是:似汗非汗。這個性質也定得很準。
這種沁出來的油,浮在臉上,難免有點油光滿面了。
榮國府的媳婦小姐們, 自然是時常注意這方面的清潔和養護的,所以一個個清水出芙蓉,並不會有這種油膩之感!
另外,這是面板內生的油。還有一種沾上去的,無論臉上還是頭髮,都會沾油。
因為女子需要化妝,最要修飾的都是頭髮和臉,沾上油也不奇怪。
何況要經常用手按頭髮,手發摩擦,油也會移到頭髮上去。
這是個大問題,說明古代女子經常面臨著油質面板和頭髮,一向是讓女子很頭痛的。
因為要用到胭脂,上粉著色,最怕有油,影響胭脂上色。
頭臉的美觀,對女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古今皆然。原著中,寶玉勸平兒理妝,就提醒說“把頭也另梳一梳,洗洗臉”。
洗完臉,又勸:“姐姐還該擦上些脂粉,不然倒像是和鳳姐姐賭氣了似的。”
脂粉,不僅僅是為了美觀,還有遮蓋情緒的作用。我們常說一個人不高興,說“拉著一張臉”,可見別人也是看臉色定人的。
所以梳妝大有必要。平兒理妝的第一步,實際上就是去油。
平兒通常是用鉛粉的,古時貴州所產的鉛粉最出名,叫“桂粉”。
用黑鉛著糟甕罨化,這東西的藥理作用是使蛋白質沉澱而起收斂、制泌的作用。
古代女子常拿來控油。
但賈寶玉卻有更好的東西,他不給平兒鉛粉,而是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兌上香料制的,輕白紅香,四樣俱美,攤在面上也容易勻淨,且能潤澤肌膚,不似別的粉青重澀滯。
這東西,類似於現在姑娘們化妝用的粉底。其後才是上胭脂,通常用玫瑰膏子,平兒用的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渣滓。
配了花露蒸疊成的。只用細簪子挑一點兒抹在手心裡,用一點水化開抹在唇上,手心裡就夠打頰腮了。
這是賈府大觀園的生活。平常百姓是很難做到的。
古時大部分女子控油,其實只有一個辦法,而且這辦法永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