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說,既已經明悟了京都權柄之要,又續裝好了黑雲飛虎旗!

賈璉當下也不再耽擱,點齊了三百龍象鐵甲軍,又交代好巡防營事宜之後。

帶領著三百龍象鐵甲兵,打出黑雲飛虎旗,就這麼浩浩蕩蕩的出了巡防營,十分高調的,在三百精兵的簇擁下,出了長安城。

之所以能夠,暢通無阻的帶兵出城,主要原因也是因為賈璉手裡面有皇帝御賜的金令,這是皇帝為了方便他做事情,特意恩賜的!

甚至於賈璉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違,十分高調的打出黑雲飛虎旗,也是受皇帝的默許的!

否則就像龔景仁所言,一旦這個旗號亮出來,絕對會挑動各方敏感的神經!

不過,哪怕就是這樣,現在也是因為賈璉,如此大張旗鼓高調的行為。

導致整個大周都城,在賈璉率領三百鐵騎,策馬出了長安城後,不過片刻功夫,就已經傳的沸沸揚揚!

朝中的文武百官,包括皇帝在內,哪怕有心裡準備,也沒有想到賈璉,居然如此高調,大庭廣眾之下亮出黑雲飛虎旗旗號,彷彿是向世人宣告,曾經威名赫赫的黑雲飛虎軍,又將重新現世了!

整個京城之中有點見識的人,不管是朝廷大臣還是街頭百姓,再見到那面旗子之後,心裡面都知道,要不了多久,必定會有大事發生!

那些曾經親眼見證過,老國公帶兵出征的大臣還有百姓。他們都深切的知道,這面旗幟背後所隱含的超級影響力!

可以說,這是一個時代傳奇的見證,也凝聚著一代人的津津樂道!

一些有點年紀的人,猶記得當年,年近六旬的老國公,在長安西門外,誓師出征。

那場面何其雄壯,至今都難以讓他們忘記。用一句唐人許渾的詩來形容,那就是:“汴人迎拜洛人留,虎豹旌旗擁碧油”,那年那月那時,整個京城的百姓,都自覺的,來給大軍壯行!

好像所有的百姓都心有所感一般的,認為這一次出征,她們的丈夫子侄,有可能就徹底回不來了!哪怕帶領他們的是戰無不勝的榮國公賈代善。

往日裡,那些在軍中有家屬當兵的人,對於他們每一次跟隨老國公出徵,那都是習以為常,心懷期盼的。

因為最前面那個黑雲飛虎旗下橫刀立馬,揮劍誓師的花甲老人。每一次都將帶領著他們,滿載勝利與榮譽平安歸來!

哪怕有所傷亡,那也最多不過是十之二三。打仗哪裡有不死人的?整個大周朝的百姓,對於這一點,那也是十分清楚明白的!因此,哪怕家裡面的丈夫兒子出征,大多數的軍中家屬都是心裡面郵政希望和僥倖的,只要自己家裡面的男子,能夠從戰場上活著回來,等待他們的,那都是無上的榮耀和封賞!

那時候的大周朝,有思想有抱負的男兒,都想跟隨著這位戰神的腳步,做一個丈夫功名馬上取,頂天立地的好男兒!

哪怕是那些飽讀詩書的讀書郎,在那些年效仿班超投筆從戎的,也不在少數。

可以說,那時候的大周朝武德充沛,威震四方。甚至於這一次的出征,明面上的理由,都只是因為北邊的羅剎國,有些蠢蠢欲動不安分的跡象,皇帝就直接命令賈代善率領大兵壓境,主動出擊!

可以說,那時候天下輿論的風向,對於男兒從軍,開疆拓土是有所向往的!

而不是後來的社會風向,開始流傳:“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曾經威風凜凜的大周士卒,突然一夜之間,地位直轉急下,成為文人士大夫們所輕賤鄙夷的物件!

嗯,這一切的開始,好像就是上次這面旗,最後飄揚出長安城的時候。

再加上後來,榮國公慘勝而歸,大周朝最精銳的黑雲飛虎軍,十去七八。

剩下的那兩三層,也在老國公隨後暴斃之後,被打散分配,編入了其他大周國朝的常備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