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六十二回 大公小私雙贏局,文武閣臣各心思(第1/3頁)
章節報錯
書接上回,卻是賈璉因為每天的高強度訓練,生怕他們在訓練的過程中出現什麼意外情況。
所以欲行未雨綢繆之事,想要給巡防營,建立起來一個,相對完備的軍用應急醫療體系。
畢竟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打仗不止拼的是兵力,還有後勤。一隻軍隊,如果戰鬥時醫療能夠得到保障,那必然能夠發揮出不小的作用!
受傷的兵丁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便能夠大大的降低自己這一方的非戰鬥死亡減員。
重傷者能夠保命,輕傷者能夠痊癒。就能夠極大的保留下來一隻軍隊的百戰老兵。
只要這些上過戰場的老兵能夠存活下來,就能夠以老帶新,迅速的透過預備營普通人員補充進去,快速的形成戰鬥力!
此外,建立完備的軍事醫療體系,雖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燒錢的大工程。
不過再怎麼難也要慢慢的埋下希望的種子,還有燎原的火種。萬丈高樓平地起,現在只是初步建立一個醫療隊,做一個試驗而已。
這筆經費,除了朝廷撥款和名義上的支援,賈璉自己也給了很大的贊助。
畢竟是自己搞出來的試點工程,不可能全部都讓皇帝來買單,起始之資金,也要有他的一筆!
還除此之外,還有他自己的後世一些理論實踐的經驗,也要融合進去。就像他當初給皇帝進獻的那一本緊急醫療救護彙編小冊子。
一些後事已經普及的衛生常識,消毒殺菌手段。再加上高度酒精已經研發出來,只要錢到位,再張榜招賢,找到這個時代,對於這種刀槍劍戟的外傷,跌打損傷,術業有專攻的軍醫人才。
古今結合,中西並用。再把相配備的護理體系,也跟著完善起來。便能夠初步的成建制。
尤其是巡防營裡面這兩個怪老頭,如果能夠想辦法折服他們,再結合自己所知道的後世一些理論,大筆大筆的銀子砸下去,就不怕弄不出成果來。
哪怕是隻要對比於這個時代,能有一個突破,也算是對世界醫療做出不朽的貢獻了!
這年頭,除了二線三線的京畿和地方守備部隊。輕易不動刀兵之外,像九邊一線和西北的邊軍,每天都在生死線上掙扎,能夠百戰餘生,升官發財的畢竟是少數!
每一場戰鬥下來,哪怕只是區域性小規模遭遇戰衝突,也難免有人受傷,斷手斷腳的那是常事,甚至當時就被人砍殺,枯骨埋沒隨百草的,也不是沒有,而且很多!
大周朝武人的地位,雖然不像兩宋時候,那麼卑微下賤。不過,對比清貴文人,普通的兵卒將校,終歸不是很受待見!
這就是封建王朝的劣根性,太平盛世之時,基本就是要重文輕武,老卒白髮,壯志難酬!
等到天下一亂,又是武夫當國,文人如狗,百姓如草,橫刀立馬,文化凋敝!
能夠文武並重,和諧發展的,基本沒得。因為權力就那麼多,位置就那麼多,文臣武將,難免你爭我奪,矛盾重重!
太平天下的時候,握筆桿子的看不起拿槍桿子的,認為他們只會打仗,不會治國,有勇無謀,匹夫而已!
卻根本不想到如今天下的四海昇平,安居樂業,離不開當初那群粗鄙武夫的鐵血征戰,平定江山!
等到亂世降臨,山河破碎的時候,拿槍桿子的就會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至於那些在他們眼裡,只會紙上談兵的酸腐文人,自然也就被一個個功勳卓著的武夫給輕賤,甚至是踐踏和殺戮!
甚至成為王朝破敗的替罪羊和清君側!成為再造乾坤者屠刀之下的一縷亡魂枯骨!
所以這就是世仇,皇帝也不希望真正的將相和,那基本皇帝也就成為傀儡了!
文治武功,總要有所偏重,想要兼收幷蓄,把握平衡。那是雄才大略的明君帝王,和一缸子的忠臣良將,君臣努力的結果!
只要文武君臣之中,三足鼎立的局面,平衡被打破,都難免產生這種天平傾斜的後果!
然後等待他的,無非是兩種結果,一種是“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導致江山傾覆,百姓離散!
“內庫燒成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轅門高掛權貴頭,甲第朱門無一半!”用強權打破舊有的制度,再造乾坤!
又或者是舊的階層力挽狂瀾,然後“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皇帝勾結文人,謀劃武夫。
如此一來,就的一切都沒打破,只是強行續命,待得天下平定,不虛十餘年,肯定就要有人發出“可憐萬千英雄血,換得今朝舊乾坤!”
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內部文武傾扎,上層更新,留下的只會是當初拋頭顱,灑熱血之輩,九泉之下的嗟嘆!
作為想要握住槍桿子,翻身農民鬥地主的賈璉。對於手底下的兵,肯定要重視起來,哪怕會,甚至因此引起皇帝的猜忌,有些事情也不得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