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江南場中風雲湧,璉爺奉旨下江都(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朝會之後,眾臣皆去,皇帝唯獨留下了賈璉,傳詔他到上書房說話。
賈某人表面一臉鬱悶,但眼底卻閃過一抹精光!皇帝此時召見他,不管好壞,這也是他一個走出去的契機。
否則一直困在都中,給皇帝當肥羊,白白蹉跎了歲月,用處不大。
再說如今,香皂生意趨於穩定,每日都有近萬兩的進項。至於酒精,番薯和土豆,才剛在京郊皇莊中種下不久,想要投入生產,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再說第一批酒精,已經送達北方邊境,整個九邊軍團,都被皇帝牢牢的抓在手中!這也是他的底氣所在!這一次進京述職的九邊總兵,是少數幾個跟皇帝一條心的,地方實權武臣!
兩江地區,是大周朝龍興之地,也是廢太子餘黨盤據之所,他們跟江南甄家盤根錯節,掌控著整個兩江地區的經濟命脈,直接或間接,聽命於太上皇!
這幾年來,沒少給皇帝添堵,而且這也是,那位已經避居龍首官中,卻依舊能影響朝政的重要因素之一。
賈璉跟著總管太監戴權,一路來到了上書房,進入房中,皇帝正在看一封奏報,這是一封密報,乃是皇帝的心腹,江南道御史嶽肅嶽子封,在臨死之前,給他上的一份關於兩江地區一眾官員貪汙河道工程款,還有江南織造府甄家勾結內務府,做空朝廷稅收的奏報!
嶽肅上完折後不久,就在官邸中暴斃了,用腳趾頭想,也都知道,定是兩江官員串聯勾結所為!這群人膽大包天,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而且沒有十足的證據,根本無從發問!
皇帝推行的新政,耗羨歸公,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都在整個江南地區,受到了世家大族的抵制,可以說收效甚微!
如今他們連朝廷的御史,都敢說殺就殺,已經完全觸及到了皇帝的底線,所以永隆皇帝,已經下定決心,要整治兩江吏治,打擊以江南甄家為代表的抵制新政的世紳大族!
為了不打草驚蛇,所以他沒有動一心在大朝會上,胡吹牛逼,粉飾太平,還死要錢的江南巡撫洛秉鈞。
今天坐在龍椅之上,觀察整個文武百官,挑來選去,唯有賈璉這個混蛋,可以勝任江南道欽差御史的重任。
他在背地裡做的那些混賬事。除了空間和武功之神異,可沒幾件事,瞞過皇帝的眼睛,錦衣衛不是吃乾飯的,只不過是想不想查的問題。
這樣一個膽大包天,又敢於決斷的混帳玩意兒,再加上他的出身,正好是整治江南官場的最佳人選!
賈家本就起於江南,乃是整個江南地區,鼎鼎有名的四大家族之首。鼎盛之時,哪怕是如今的江南甄家,也不得不折節相交,以為馬首。兩家來往,也不是一兩日了!
現在在江南,賈府都還有十二房族人居於原藉江寧,也就是金陵!這是整個江南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大周朝的南都。
所以讓賈璉去跟江南士紳打交道,有著其他人所不具有的天然優勢!也能降低他們的防備心。
至於賈璉的忠誠問題,皇帝也不是很擔心,他的妻兒老小,都在都中,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這小子極度在乎身邊人,也不怕他翻起什麼浪花!
而且,賈璉給皇帝自己搞來了一筆不小的銀子,也讓他少了許多麻煩,而且還被太上皇一黨,隔絕在外,成了孤臣,除了皇帝,一旦出事兒,沒人會保他!他也明白,所以皇帝用的也放心!
如此一來,賈璉莫名其妙,卻又意料之中的成為了欽差江南道黜陟大使。肩負起了下江南,整頓吏治,賑濟災民的使命!~預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