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重要變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月十四,李達康花了差不多4天時間,終於把兩篇文章改寫完畢。
在西山學校自己的宿舍裡,李達康對著電腦最後檢查一遍自己的文章,然後這兩篇文章各有不同的去處。
類似於純學術論文的那篇,他是準備放在北大的“燕大學報”上發表。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參見上次的那篇“加拉帕戈斯現象”。
不誇張的說,正是因為那篇文章,這次引來了RB的複雜經濟學專家小川俊一教授,然後事情發展到現在,這才有了李達康接下來的RB之行。
所以李達康寫這篇“經濟學中的長期主義”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這篇文章能傳到RB去,然後被小川等人看到,這樣也許能夠配合自己接下來的行動。
然而現在有個問題,“燕大學報”可是整個北大最高階的學術刊物之一,真不是什麼人的文章都有資格在上面發表的。
上次他的文章之所以能夠發表,那純粹是受到北大林教授的賞識,是人家提攜一下年青人,這才有機會讓他的文章露臉。
所以上次是“無心”,李達康寫完投稿的時候,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被人家採用。
好看的言情
可是這次,卻算是“有意”,為了配合自己接下來的行動,李達康必須讓這篇文章發表,並且最好還是“燕大學報”。
“……還是要找個推薦人呀,找誰好呢?林教授就不必了,他的新結構主義雖然不錯,可是和我的複雜經濟學畢竟不是同一個門派,所以每次都麻煩他的話,被外人看成是他的門徒可就不好,我李達康穿越這一趟,可是想開宗立派在國內經濟學界自創一個山頭的……”
李達康心裡閃過這種念頭的時候,第一篇文章也檢查完了,於是他存檔,接著轉向第二篇文章。
對於第二篇“內參”,李達康自然是重視多了,因此檢查起來也更慢,幾乎是逐字逐句的斟酌。
當然嘍,李達康自己說是內參,這其實有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嫌疑,因為以他現在的身份,那還真沒資格往上遞真正的內參。
因此他這篇文章,倒是有點像之前寫的那些“思想彙報”和“學習心得”之類,不,應該算是“行動彙報”,他把自己接下來想去RB乾的事情,儘量用最簡練的語言提前向自己導師彙報一下。
寫清楚自己準備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做?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和依據是什麼?
前世的李達康也算是在體制內混過的,他清楚自己這個做法非常有必要。
尤其是當你的身份,和你想做的事並不匹配的時候,這樣做就更有必要。
比如李達康接下來想去RB乾的事情,假如想要達到目標,依靠他一個人肯定不行,還需要非常多的部門以及相關人員給予配合。
那李達康如果想要達到最佳效果的話,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當然就別去逞能,認為自己一個人能夠包打天下,具體做法就是把自己的行動計劃全部向上頭彙報清楚,說清楚來龍去脈,說清楚所思所想。
這是體制內的規矩,並且說句實話,在體制內做事的話,你也只有這樣才最有可能獲得成功。
李達康當然是知道厲害的,因此他對這篇東西非常重視,幾乎花了一個小時,才把一篇剛剛3000字出頭的文章給檢查完。
等檢查完畢,李達康給李誠斌打個電話,準備透過他的渠道把兩篇文章遞到導師那去:
“…..哦,這件事呀,很不巧,我正出差在外地呢,達康要不這樣,你聯絡徐主任吧,對了,你有他聯絡方式嗎?”
徐主任也是導師的秘書,並且論級別和排名的話,目前還比李誠斌更高,因此從這個角度,其實老徐才是老李的直接領導:
“呵呵有的有的,我上次去的時候徐主任給我留了號碼,怎麼李大哥,這年還沒過完你就出差呀,去哪出差了?”
“沒辦法呀,我們這些人都是勞碌命,出差倒是不遠,這次就在津門,我也上午過來的。”
等掛上老李的電話,李達康剛準備聯絡導師大秘的時候,卻是西山學校的培訓班主任老黃過來找他:
“呵呵達康,在幹嘛?”
“沒幹嘛,黃主任您這是……”
“達康啊,你看等這個年過完,這一期高階班的培訓馬上就要結束了,不過你的情況有點特殊,別人都是培訓半年,而你當初的入學通知書,可是說學制是一年是吧,所以關於接下來的事情,我有必要和你單獨聊一下。”
“黃主任您說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