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打造人設

時間來到了11月中旬,不知不覺當中,李達康已經來到西山學校兩個月了。

隨著融資的事情落實,申城的兩個專案也正式啟動,這樣經過最初的忙碌,李達康也稍微靜下心來,他在西山學校的生活也慢慢恢復正常。

主要是這種地產專案啟動之初,除了前期的各種準備工作之外,當專案正式啟動,最開始肯定就是勘測和設計這些具體事情

這些都算是純技術問題,現在有了汪建輝,並且曾老師也是土木專業出身,所以這樣一些事情,當然是不用李達康太過操。

設計全部交給東大設計院去做,勘測也是透過東大的社會資源,在蘇省找了一家資質齊全歷史悠久的勘測單位在進行。

那麼就這樣一些事情,別說有汪建輝,李達康認為哪怕就算只有曾老師一個人,因為她是東大出身,前期的這些工作,以她的能力她也應該照應得過來。

而汪建輝也確實給力,不虧是被劉穎副院長看重的得意弟子。他不僅能力出眾,對建築施工這個行當更是非常熟悉。

因此被聘為兩個專案的總負責後,(暫時還沒說是康如公司的總經理,那兩塊地是以太古怡和聯合體的名義買下,現在就是以這個名義,聘請他為兩個專案的具體總負責)

什麼名義並不重要,在接受了這個聘用之後,汪建輝很快搬到申城去了,住的是曾老師幫他租的一套房子,開始幫“康如公司”搭建最基本的框架。

那套房子不僅是他的住所,其實也是康如公司在申城的臨時辦公室,地點就位於徐家彙那個專案的附近。

另外汪建輝還透過他自己的關係,在原單位帶出來兩個人,另外又在申城本地招了兩個人。

一個暫時只有5人的草臺班子就這樣成立了!

但儘管只是草臺班子,但李達康一開始就定了高標準。

嗯,像李達康這樣的俗人,在他這裡的“高標準”當然就只有一個:給錢,他給康如第一批5個員工開的工資極高。

當然嘍,在現如今的98年,儘管李達康定的工資標準在國內算是極高,卻依然還是不敢對標香江那邊的薪酬

在現如今,香江那邊比如像郭阿水這樣的,他在開推土機期間,月薪就能達到3萬到5萬港幣,這樣的工資水平當然要遠超內地。

而說實話,像我水哥這樣的工資水平,在目前的香江只能算是中上,並沒達到同行中的最高水平。

比如在現如今的粵省鵬城一帶,還有非常多的“二奶村”,而在大陸包二奶的那些香江人,其實有很大比例都是郭阿水的同行,就是那些專門跑大陸貨運線的卡車司機。

就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平均月薪都在6萬港幣以上,還要超過郭阿水他們,這也難怪他們能在大陸包得起二奶

另外還有像砌磚的泥工,也就是俗稱的“泥瓦匠”,像這樣一個工種,由於在現代建築中已經算是“小眾工種”了,因此工資水平也是算高。

然而在內地,即便到李達康穿越那會,國內最好的泥瓦匠,日薪也就四五百塊的水平。

然而在香江,泥工的平均日薪,在05年左右就已經突破2000港幣了,最高達到2700到2800港幣一天。

所以在大陸做工程,目前的薪酬水平當然是不能去對標香江的,否則就太過駭人聽聞,有破壞行規攪亂市場的嫌疑。

但“康如”畢竟是在香江註冊,因此對標那些“中港合資”的薪酬,這個確實必須。

其實在現在,李達康對於康如公司的薪酬水平,暫時並沒有去進行比較系統的研究和考慮,他現在暫時只有一個原則:學華為。

那就是進入一個市場之後,必須讓自己的員工薪酬水平在同行業中最高。

請注意:不是超過當地平均薪酬水平,而是必須為當地同行業中最高。

既然是這個原則,曾老師在聽了李達康的話後,她給“康如”第一批的5個員工都開出不菲的高工資。

可能正是應了那句俗話,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目前在申城,這個只有5人的草臺班子在汪建輝的領導之下,前期運轉非常順暢,把專案前期的那些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

這樣在運轉了一個月左右時間以後,李達康接到的電話已經減少很多,很多具體事物已經不用他親自去操心。

嗯,現在別說是他,就連人曾老師去申城的時間都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