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他鄉遇知己”,不,在前世的時候,李達康和方佳柔加起來也沒有說超過20句話,所以在這個地方,應該還是用“他鄉遇故知”更合適些。

京城這麼大,因此兩人今天在三里屯這個地方偶遇,倒是都顯得比較高興,就在原地攀談起來。

方佳柔比李達康高一屆,那現在應該就是研究生二年級了,她問李達康怎麼在京城,李達康告訴她自己現在成了選調生,目前進了西山學校,李達康則問對方現在有什麼作品沒有

李達康這個問法是正確的。

對於學建築的人來說,尤其是方佳柔這樣的研究生,你千萬別問什麼你現在的學習成績如何如何,這樣很low。

因為相比於其他專業,建築學還是有點特殊,最重要是用作品說話。

比如你去一些比較大的國際知名建築設計事務所應聘,你個人過去的設計作品永遠是排在第一位。

你是清北畢業的,無所謂了,你是建築老八校出身,這個也無關緊要,甚至你是哈佛斯坦福這些國際名校畢業,這個同樣不是重點。

比如和你同去應聘的某人,人家只是某二本三流大學畢業,但是人家過去的作品獲過獎,並且他個人的設計風格在業內受到一定的認可

不需要什麼“廣泛認可”,只需要有一定認可度就行,那麼那家國際知名的大型建築事務所,大機率就會聘用那位二本三流大學的畢業生。

假如不是這樣,那就只說明一個問題,那家事務所人力資源部的人不行,他對建築這個行業基本還是外行,還不太清楚這個行業的行規。

也正是因為這個行業的這個特點,導致有非常多的世界知名大建築師,其實都是“野路子”出身。

這其中最知名的是八十年代時候RB的一個建築師,那傢伙只有類似於國內的高中學歷,並且開始還是個拳擊手。

是的,可能是個只有三流水平的職業拳擊手,但是他的建築設計作品確實是牛,不僅獲得過建築界國際最高獎普利茲克獎,並且在八十年代的時候,他基本被公認代表了全亞洲建築設計的最高水平。

所以像他那樣的,後來照樣被很多世界名校爭相聘為建築系的教授,沒人在乎他只有高中學歷。

李達康當初考大學的時候,他只敢選土木而不敢選建築,其實就是這個原因了。

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說,建築這門學科,其實和很多藝術類的專業很像,真的是很強調天賦的,尤其是想做到頂尖,那更是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的那種。

天賦決定上限,假如老天爺沒賞你吃這碗飯,那麼無論你怎麼努力,你最後可能依然是個平庸的設計師。

嗯,對於這點,李達康還是很有自知之明。

並且是從前世高中開始就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就是個俗人,根本沒有什麼藝術天賦,所以儘管他高考的分數相當不錯,所以在選專業的時候,他還是老老實實選擇了土木

這個才是正宗理工男的專業,不就是進行一些結構計算嗎?這個總不要什麼藝術天賦了吧。

和李達康相比,人方佳柔當然算是有藝術天賦的,人大三的作品就能獲大學生設計作品金獎就是證明。

《鎮妖博物館》

所以她的上限在哪?這個李達康當然還不太清楚,但比自己這個正宗土木狗更有藝術天賦,這個卻是確鑿無疑。

不僅如此,由於兩人在東大就接觸過,方佳柔的獲獎作品,就是李達康給她做的結構圖,因此李達康不僅知道這位方師姐有天賦,並且還是個女文青啊,溫溫柔柔,秀秀氣氣,平時言語不多,有點小資,也有點小矯情,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兩人在東大的時候,除了那一次被秦嶺教授隨手一指,平時還真沒有什麼接觸和交流。

可是今天在三里屯偶遇,李達康心裡卻暗暗驚訝,心說果然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偉大首都也確實不同凡響,也難怪京城的計程車司機個個都是侃爺。

瞧瞧瞧瞧,方佳柔也就剛來京城一年多吧,她今天哪來那麼多的問題?

今天的話怎麼變得這麼多?簡直都像個話癆了,今天和她說的話,都趕上前世總和的N倍。

但一位美女師姐興致勃勃的變成話癆,李達康卻也是沒有辦法,這時他和謝流生汪建輝已經逛了一個上午,早就已經飢腸轆轆,同時想到汪建輝也是東大出身,這位也是校友。

於是李達康嘗試著像方佳柔發出邀請,說我們現在已經餓了,正準備找地方吃飯,現在既然如此巧遇,那乾脆就一起吃個飯吧。

方佳柔欣然同意,並表示她在東大都還欠李達康一頓,今天既然遇上,那中午這頓由他來請。

李達康笑笑不置可否,自己這邊三個大男人,那肯定是不可能讓一美女請客的,只是這種話不用這個時候來說就是。

於是就在三里屯,四個人隨便找了一家看著還乾淨的小餐館進去,等菜上來以後,幾個人一邊祭五臟廟一邊繼續閒聊。

李達康還是繼續之前的話題,問方佳柔到了京城以後,有什麼新的設計作品。

方佳柔卻表示很慚愧,說她來到京城以後,突然對咱們國家西南地區的一些建築特點產生興趣,比如像“吊腳樓”那樣的,因此暫時沒有新作,並準備去西南實地考察和親身體驗一下,以完成自己的碩士畢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