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怡和的套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曾老師湊近,聞到她身上的幽香,這讓李達康心裡一蕩,同時暗暗嘆一口氣。
他一直認為,男女之間關係最要命的時期,其實就是在曖昧的時候。
曖昧時關係尚不明朗,兩個人相互推拉,你來我往,在試探與被試探間,尋找一種依賴的關係。
所以在大多數時候,相比確定關係之後的塵埃落定,曖昧期的情愫更讓人著迷。
甚至往大了說,每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都是從一開始的相互試探開始的,空氣中的情愫在彼此的期待和小心中逐漸加深。不知不覺間,讓兩個人產生依賴,然後深陷其中,久久難以平息。
李達康清楚,自己就已經有點深陷其中了。
他努力想提醒自己這不是愛情,因為愛情的開始是有門檻的,故事的發生也是有要求的,並不是所有的坦誠相待,最後都能變成真正的愛情。
所以他和曾老師之間,其實只算一種畸戀。
可往往越是這種關係,就越像是裹了蜜糖的毒藥,容易讓人上癮,容易讓人無法自拔。
李達康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跟她解釋怡和測量師行準備的合同陷阱。
這其實和兩地的制度習慣不同有關。
簡單的說,內地計算設計費,採用的是“總造價”的概念,比如蓋一棟房子,先計算出這棟房子的大致“總造價”,比如說是一個億,那麼設計費按照1%計算,就問你一百萬的設計費你做不做?
然而香江地區不是這樣計算。
他們採取的是一種類似“總價值”的概念。
比如同樣是蓋一棟房子,總造價同樣是一億左右,但是等到房子蓋好以後,測量師行會對它進行評估,假如認為這棟房間就只值一個億,那設計費依然是一百萬。
但如果認為這棟房子值2個億呢?
甚至認為它已經值10個億呢?
設計費就要按照這個來計算。
對於咱們內地人來說,甚至包括內地工程界人士,這種思維都很難理解。
這裡可以舉一個真實歷史中,香江曾經真實出現過的一個例子,也許就能加深大家的印象:
李黃瓜家的老二,對,就是那個被稱作什麼“小超人”的,香江“數碼港計劃”事實上的第一罪魁禍首。
他曾在香江太平山另外一條山道蓋了一棟自建房,地皮價格除外,他光是蓋那棟房子就花了將近2億,蓋好之後當時是評估價值5億,所以設計費就要按照500萬計算。
他那種人當然是不差錢,所以500萬很爽快就掏了。
只不過剛掏完錢沒多久,評估這棟房子價值的測量師行對此提出異議,認為評估低了,要求李黃瓜家老二多掏1500萬的設計費。
起因是房子按原設計蓋好之後,李黃瓜家老二還覺得不過癮,覺得還不夠奢華,於是進行重新裝修,他從楓葉國買了一批高檔名貴木料,把整個房子全部鋪滿。
他買那批木料並裝滿,其實只花了2000萬左右。
但測量師行認為有了那批名貴木料後,房子的價值已經完全不同了,可以評估為20億,因此要求他補交1500萬設計費。
這種事情如果是發生在內地,這當然是不可想象的,人家自己裝修房子和你設計有啥關係?你這不是胡攪蠻纏嗎。
但是在香江,這卻是他們的習慣做法。
甚至在整個西方,這也是他們的通用做法。
在國內外蓋一棟房子,人工費佔的比例很小,通常只佔總預算的三成左右,其他都是材料費和機械費。
但是在西方,這個比例卻是要反過來,人工費肯定是七成以上,材料費加機械費之佔三成。
為什麼會這樣?
除了他們的經濟確實更發達之外,也和剛才提到的這種習慣性做法有關。
其實理解了這點,也就理解怡和怡和設定的合同陷阱是什麼了
這個專案的開發週期很長,一期工程最少就是兩年,那麼等到二期三期,等到整個黑水崖全部開放完畢,最起碼得是5年以後的事了。
所以他們是看上後面二期三期的工程了,他們在等待土地價格飆升,那麼用這種“總評估價值”的方式來計算設計費,那就不是一個億兩個億,有可能達到5個億10個億。
沒錯,他們就是想賺這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