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李達康不想送,而是曾老師不讓他送。

她說李達康如果去送她的話,她擔心自己又後悔,又不想去了,於是不讓送,說反正現在有手機,有什麼事可以隨時聯絡。

曾老師就這樣走了。

說句實話,曾老師剛走之後的幾天,李達康還真有點不習慣,。

不過還好,李達康好歹是兩世為人,這點自控能力還是有,因此在曾老師走後,李達康努力給自己找點事做。

首先當然是恢復訓練,他現在幾乎每天都去學校操場跑圈,並且現在還每天跑兩次,只要不下雨,早上一次下午一次。

不過早上的跑圈比較隨機,看心情看感覺,心情好就多跑一兩圈,感覺差就少跑點。

而到了下午,他就正兒八經按照一萬米的要求來了,強行要求自己必須跑滿25圈。

至於另外一件事,他惦記起自己準備的“王炸”了,現在距離去京城西山學校已經沒幾個月,他覺得還是要抓緊時間把那篇文章寫完。

這一天晚上,李達康在自己東大的圖書館繼續奮筆疾書:

“……未來在咱們國家,居民購買城市的不動產,其實相當於購買城市的“股票”。這就是房地產業的金融屬性,正是因為地產行業有這樣的屬性,這就決定中國的住宅必定會有很高的收益率——

因為咱們國家住宅的本質就是資本品,除了居住,還可以分紅——不僅分享現在公共服務帶來的租值,還可以分享未來新增服務帶來的租值!

因此,咱們國家的房價和外國的房價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本身就附帶公共服務,後者則需另外購買公共服務……”

“與此同時,只有理解了地產行業的金融屬性,才能夠解釋困惑很多經濟學家的一個“反常”——為何咱們國家經濟高速增長,而股票市場卻長期低迷不振。

原因很簡單,當地產業蓬勃發展起來之後,有且只有地產才會起到“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會取代股市的作用

換一個角度,如果你把不同城市的房價視作該“城市公司”股價,你將會很驚奇的發現:

咱們國家這個“股票市場”的增長速度,將和國內經濟的增長速度完全一致,一點也不反常。

這是由於土地市場的融資效率遠大於股票市場,

因此,很多產業都會藉助地方政府招商,以類似搭售的方式變相透過土地市場融資。

筆者個人認為:理解房地產業的金融屬性非常重要,因為西方國家經濟崛起的歷史表明,效率較低的稅收財政,是無法完全滿足城市化啟動階段原始資本的需求。

所以為避開國內政治壓力,外部殖民擴張、侵略,便成為大多數發達國家快速完成積累的捷徑。

這就是這個世界之前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必然帶來擴張和征服,新崛起的國家一定要和已經崛起的國家發生碰撞和衝突。

如果不能從發展模式上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僅僅靠反覆聲稱自己的和平願望,很難使其他國家相信咱們國家的崛起會是一個例外。

有人認為,全球化的時代的跨國貿易和投資,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選擇非武力征服的外部積累模式。

嗯,儘管這一理論來自西方國家,但他們自己內心,並不真的相信這一點。否則就無法解釋,他們為何仍然處心積慮對咱們國家的投資和貿易進行圍堵。

真的只是意識形態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用他們的經濟理論,根本無法解釋咱們國家為什麼能和平崛起。

的確,在二戰後有一些孤立經濟體,他們在特殊的政治條件下,依靠國際貿易和投資,確實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但這些都是些小國家,像咱們國家這樣的大型經濟體,基本沒可能複製這樣的發展模式……

李達康寫到這裡的時候,顏真真好奇的湊了上來:

“咦,七叔,你在寫什麼呀?”

李達康衝她笑笑,嗯,她在考研階段李達康充當了那麼長時間陪讀,所以到了現在,當然是到她補償階段了,因此李達康來東大圖書館,顏真真有時候也會過來陪他。

“沒什麼,就是想寫一些文章,我不是說要拿經濟諾獎嗎,這篇文章就是我衝刺諾獎的第一步了。”

顏真真含笑對李達康翻翻白眼:“嘻嘻,又吹牛。”

李達康衝女友一笑,心裡卻嘆一口氣,心說這種來自後世的文章真不好改。例如到了後世以後,地產行業出現了很多亂象,原文解釋了很多亂象發生的原因,以及提出了很多解決辦法。

可是在現在,房地產都剛剛起步,很多亂象根本就還沒出現呀,這讓李達康怎麼舉例?

不過再難也必須堅持。

因為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別人的“總結”變成“預測”,這才能最大體現這篇文章的價值。

並且李達康個人認為,這才是穿越的真正意義。